中國兩會的「外交主題」記者會,往往成為國際傳媒焦點之一。外長王毅於周五(7日)的記者會上談及中美關係,指任何國家都不能幻想一邊對中打壓遏制,一邊與中國發展良好關係,重申中俄關係穩固,不受美俄關係改善影響。分析指,在美國主導結束俄烏戰爭後,中國可能更加孤立,因此對美關係採取軟硬並重的兩手策略,不會演變為直接對抗。
相關報道
- 美國對華關稅戰全方位封殺 中國更難重施故技逃避關稅
- 貿易戰加劇中國兩會押注5%經濟及7.2%軍費增長 專家指內外均受挑戰使目標難達
- 人大發言人批美單邊加徵關稅 絕不接受施壓威脅
- 王毅開腔支持美俄和平協議 爭取中、美、俄塑造新秩序
英國《路透社》記者問王毅,對於特朗普一方面向中國加徵新一輪關稅,一方面希望同中國建立良好關係有甚麼回應。王毅說:「相互尊重是國與國交往的基本準則,也是中美關係的重要前提。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幻想一邊對華打壓遏制,一邊與中國發展良好關係。這種『兩面人』的做法,不僅不利於雙邊關係的穩定,也無法建立起彼此的互信。」
他還對於關稅戰提出五問:「你們(美國)從這些年的關稅戰、貿易戰中得到了甚麼?貿易逆差是擴大了,還是縮小了?製造業的競爭力是上升了,還是下降了?通脹是好轉了,還是惡化了?民眾的生活是變好了,還是變糟了?」
王毅重申中俄關係不會變
對於美國主導結束俄烏戰爭,美俄展開對話,會不會影響中俄戰略合作,王毅重申,中俄友好的歷史邏輯不變,內生動力不減:「中俄雙方已探索出一條『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相處之道,我們站在了新型大國關係的前列,也樹立了相鄰國家關係的典範。一個成熟、堅韌、穩定的中俄關係,不會因一時一事而變,更不會受第三方干擾,是動蕩世界中的恒量,而不是地緣博弈裡的變量。」
學者:北京對美仍在強硬與務實之間尋求平衡
南華大學亞太研究所所長孫國祥表示,全盤看王毅的回應,顯示北京對美仍在強硬與務實之間尋求平衡:「王毅直接批評特朗普『兩面人』,這顯示中國認為美國的對華政策並不可信,意味著北京不會天真的期待美國改變對華態度,而是做好長期競爭的準備。王毅也提出五個問題反擊貿易戰,表明了中國已不再只是被動回應,而是積極塑造話語權,強調美國在經貿問題上的矛盾行為,爭取國際支持。」
香港資深政治評論員劉銳紹指出,中國是否對美國妥協,要看美俄關係如何發展:「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中國很快就跳上這架烈火戰車,得罪了很多歐洲的盟友。突然間烏克蘭問題解決了,美國下一個目標就是針對中國,這是大家都估計到亦看到的趨勢。如果美俄走在一起的時候,中國不是更被動?中國如何單方面去抗拒美國?」
他預估,未來與美國談判時,中國會衡量自己有幾多籌碼,而順應一些美方要求,但底線是要美國承諾,不能在中港進行和平演變。
編輯:李榮添 網編:池煥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