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日加快外交步伐,積極聯合東南亞及歐洲抗衡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下周出訪越南、馬來西亞及柬埔寨三國,鞏固區域合作;同時,中歐峰會將於7月底在北京舉行,顯示歐盟願在中美關係緊張之際與中國修復互動。雙方亦重啟經貿磋商,擬就中國電動車出口價格達成共識,合力維護全球供應鏈穩定。
相關報道
習近平將出訪三國 鞏固東南亞戰略夥伴關係
中國外交部於周五(11日)公布,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4月14日至18日對越南、馬來西亞及柬埔寨進行國事訪問。此次出訪是應越南共產黨中央總書記阮富仲、越南國家主席蘇林、馬來西亞最高元首依布拉欣,以及柬埔寨國王西哈莫尼的邀請。
此行預料將圍繞政治、經濟、基建及「一帶一路」合作等多方面議題進行深入磋商,旨在鞏固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戰略夥伴關係,進一步擴大區域影響力。
中歐峰會將於北京舉行 歐盟願重啟高層互動
與此同時,中歐高層互動亦有所升溫。歐洲理事會發言人周五表示,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Antonio Costa)及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計劃於7月底訪問北京,與習近平會面並出席中歐峰會,以紀念中歐建交50周年。這名發言人稱,「我們正在與中國協調會議日期,預計會議將在7月下半月在中國舉行。」
根據慣例,中歐峰會應在北京與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輪流舉行。然而據《南華早報》報道,歐洲方面過去數月曾多次建議將峰會安排在布魯塞爾,但習近平不願前往布魯塞爾,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已接受,必須前往北京方能與習近平會面。反映歐盟在中美關係緊張之際,願意與中國修復及強化戰略合作。
中歐經貿談判重啟 擬設電動車最低價格
在全球貿易格局面臨重塑之際,中歐雙方亦重啟經貿磋商。歐盟提出願與中方商討,為中國製電動車設定出口最低價格,作為取代去年徵收懲罰性關稅的方案,同時建立監察機制,以追蹤潛在的貿易轉移行為。
雙方亦就促進汽車產業合作、確保供應鏈穩定等議題進行深入交流,顯示中歐雙方有意在保護主義壓力下尋求共同利益,攜手維護自由貿易體系。
中國拓展外交陣線 對沖美國單邊主義影響
有分析指出,中國此番外交主動出擊,無論是深化與東南亞的區域合作,還是修補與歐洲的經貿及政治互動,均反映其意圖在全球貿易秩序重塑的關鍵時期,擴大話語權和影響力。在美國加徵關稅、推行「美國優先」政策之際,中國正嘗試透過多邊合作對沖單邊主義所帶來的衝擊,藉此維護自身利益,並爭取更多國際支持。
編輯:梁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