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周四(13日)宣布「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計畫,下令檢視貿易夥伴對美國的「不對等」措施,並再點名台灣搶走美國的晶片生意。美軍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羅(Samuel Paparo)則表示,中國可能會以在台灣周邊舉行的軍演掩護,對台灣發動的攻擊。總統賴清德周五(14日)召開國家安全會議,研商因應對策並安定民心。
賴清德說:面對特朗普總統對我國半導體產業的關切,政府會審慎應對強化台美溝通,增進彼此更多的理解。除了注意協助業者因應情勢的挑戰,我們更將提出,全球半導體民主供應鏈夥伴倡議。我們願意和美國等民主夥伴,共同致力於打造更具韌性、多元化的半導體供應鏈。
賴清德除了回應特朗普,關於台灣搶走美國晶片生意的講話外,還重申持續加強自我防衛能力。
賴清德說:「優先編列特別預算,讓國防預算達到GDP 3%以上的目標。第二,為防治中國統戰、滲透及認知作戰對國安的危害,將持續推動國安法治改革,擴大國家安全網建置,以增強社會抵抗力並促進內部團結。」
雖然賴清德強調,過去幾年美國佔台灣對外投資的4成,但南華大學亞太研究所所長孫國祥認為,特朗普要的,不只是台積電等科技公司到美國設廠生產,而是先進技術全部被美國掌握。
孫國祥說:目前台灣之所以對美國極具戰略價值,關鍵在於台積電的不可替代性,如果美國掌握了先進製程,台灣對美國的重要性將減少,這有可能導致美國在台海問題上的承諾發生變化。未來如果美國政壇出現:台灣已無利用價值,不值得為台灣與中國開戰的論調,台美關係可能就會受到挑戰。
國民黨限制預算令軍購現變數
至於美軍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羅認為,中國會借由軍演掩護對台發動攻擊,孫國祥指出,這種戰術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時亦有使用,所以引起美方關注。雖然賴清德表示要增加國防預算,甚至外媒報道,他有意向美國提出150億美元的軍購,但以目前在野黨掌握立法院多數席位,加上朝野關係對立,軍購預算能否通過仍有變數。
孫國祥說:如果立法院否決或縮減預算,特朗普政府可能將此視為,台灣不願承擔足夠的防衛責任,進而影響美方的軍事承諾,甚至影響其他台美在經濟科技合作的談判。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李正修表示,特朗普從競選時期,就開始點名台灣晶片業搶走美國人生意,係台灣首要面對的難題。
李正修說:「在特朗普政府大棒子壓力之下,台灣的政府加上台積電都可能沒辦法擋得住。所以在這個過程的談判,還有未來怎樣進行確實需要好好的思考,如何能夠維持台灣在這方面的競爭力。因為你一定要去做沒辦法,因為在特朗普的壓力之下,可是在這個過程中,如何確保台灣的優勢不會被削弱。」
他指,美國和台灣軍方投入相當多資源監控共軍動態,如果中國要攻打台灣,不能光靠演習的軍艦戰機,必定要在沿海省份集結軍隊打登陸戰,台美雙方都會提前準備,情況沒有美國對台晶片壓力來得大。
編輯:溫曉平 網編:程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