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停俄烏戰爭美國策略適用台海? 學者:台灣戰略經濟價值超越烏克蘭

美國處理俄烏戰爭和談,並未邀請烏克蘭代表參與,在歐洲引發討論。部分輿論擔心如果情境出現在台海戰爭,台灣是否面臨和烏克蘭一樣處境?有學者認為,對美國而言,烏克蘭並沒有台灣的戰略地位,以及高科技供應鏈,一旦台海發生衝突美國的處理方式並不相同。

對於美國並未邀請烏克蘭及歐盟,參與結束俄烏戰爭和談,台灣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名譽教授丁樹範認為,是否排除歐洲及出賣烏克蘭,目前仍不能下定論。

丁樹範說:「現在有種推論,就是特朗普這樣做是想歐洲承擔更多責任,像他們國防部長講,這種方式可以把美國資源,完全轉到印太地區來對付中國。如果邏輯是這樣的話,就變成台灣的處理方式,會不會就跟烏克蘭不一樣,還有一些不確定性。」

南華大學亞太研究所所長孫國祥指出,不少人用「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形容一旦台海發生衝突台灣的處境。兩者有相同之處在於,如果北京武力犯台,美國比較可能像對烏克蘭一樣,不會全面出兵。而是提供武器跟援助,避免直接捲入一場昂貴的戰爭。

他指,《台灣關係法》並未明確承諾軍事干預,只提供防禦性武器,與對烏克蘭策略相似。如果戰爭時間過長,美國有可能要求兩岸談判,台灣被迫接受某些協議。

孫國祥認為,台灣在戰略地位上,和烏克蘭不可同日而語,可能會改變美國的處理方式。

孫國祥說:「雖然中國不斷突破第一島鏈,但是終就台灣位於第一島鏈,是美國印太戰略的重要枝節。而且我們也知道,特朗普1.0他在越南提出了美國的印太戰略,而烏克蘭對美國的戰略價值較低,因為她主要影響了歐洲而非美國本土。也意味著,即便特朗普政府也會考慮,如何不讓中國完全掌控台灣。」

他指,在經濟層面上,台灣亦具備烏克蘭沒有的優勢。

孫國祥說:「美國企業與供應鏈至今為止,仍然有賴於台灣。台灣是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關鍵節點,尤其是台積電掌握全球高端晶片製造能力。如果台灣失守的話,當然會影響美國的科技產業,美國在烏克蘭並沒有類似的供應鏈,也可能讓特朗普政府不會完全放棄台灣,但也未必願意直接介入戰爭。」

丁樹範表示,雖然對美國而言,台灣的戰略經濟價值比烏克蘭高,但當局仍應未雨綢繆,讓美方相信台灣的重要性。

丁樹範說:「不可避免台灣國防上,要想辦法強化自己能力。第二就是怎樣去改變特朗普的印象,可能是蠻重要的,就是我們怎樣跟他的國務卿、國防部長,乃至於國家安全顧問做有效的溝通,強調台灣對美國的價值等等,大概只有從這些角度來處理。」

身兼民進黨主席的總統賴清德,周三(19日)在民進黨中常會表示,在快速變化的國際情勢中,台灣是棋手、不是棋子,台灣基礎穩固、實力堅強,必定能在變局中尋求制勝之道,同時發揮良善的力量,為國際社會貢獻心力。

他表示,以全球的角度來看,台灣在國際產業發展上,是相當關鍵的位置,面對極權威脅的第一線,承擔起自由捍衛者的角色。

編輯:溫曉平 網編:畢子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