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爭不只局限於街頭示威,亦能透過藝術創作表達不公。有流亡港人在台北二二八國家紀念館舉辦人權藝術展覽,展出由多個國家甚至香港監獄內收集到的藝術作品。即使23條生效,但今次徵集到的作品反而比以往多。主辦人之一赴湯希望,大家勇於抗爭阻止中共持續侵害,「白色恐怖到香港就停止,不要再回到台灣」。
相關報道
- 倫敦人權藝術展揭幕 國殤之柱藝術品首次屹立英國
- 攜迷你「國殤之柱」參加倫敦人權藝術展 高志活:習近平終將倒台
- 台灣「香港人權藝術展」 在囚者手繪作品表達渴望自由
- 港日合辦「香港自由藝術獎展」 練乙錚:香港文化超地域發展的開端
第二屆香港人權作品展將於周二(4月1日)開幕,對比起第一屆,今次場地更大,且更具意義的是於台北二二八國家紀念館舉行。主辦人之一、流亡港人赴湯指出,這裡記錄了「台灣前輩如何抗爭,經歷白色恐怖年代」,就像看到香港的將來:「我覺得香港現在還不是最恐怖的時期,應該會再壓榨更嚴重。我們在這舉辦就是另一個反轉,你會見到一個相對民主自由的地方,沒了法治公義後開始沒落進入白色恐怖時期。這像一個歷史輪迴,還是來自同一壓力來源(中國)。」他希望大家勇於抗爭阻止中共持續侵害,「白色恐怖到香港就停止,不要再回到台灣」。
策展人、香港藝術家黃國才介紹,展覽分為三部分,分別是「破窗自由比賽」的作品、公開徵集的作品以及來自因抗爭被捕入獄的人的書信及畫作。展覽中心由一個用紙管搭建而成、呈房屋形的棚架貫穿,比喻對在囚人士來說既是「家」也是「監獄」;配合貼上紅色玻璃紙的窗,當光線從窗外照射到場內,整個場館會變成紅色。黃國才解釋:「想講關於中共的紅線及紅區,或整個彌漫在空氣的一種令你感到恐懼的氣氛。」

「牆內手足」作品比上年更多
今次展覽收集到的作品累計近百件;即使23條通過,但收到的「牆內手足」作品比上年更多。赴湯解釋:「雖然23條會令某些人退卻,但反過來又會激起另一些人覺得,參加一個藝術展覽,講人權,是否真的這麼嚴重會影響到你的國家安全呢。你23條太離譜、太過份,我們看不過眼反而更想發聲告訴世界,你們真的太過份。」
參展的還有來自不同地方的人,台灣人 Duncan在2019年7月21日身處香港,那次經歷對他來說有很深感受,於是他與學生展出三份作品,其中一個是微電影,以抽象影像方式記錄他在香港的經歷:「有一個香港媽媽在港鐵裡面發免費單程票,她剛好跟我說很抱歉因為我們香港自己的事情讓你們沒辦法好好在這城市裡享受。我聽到後就超難過但也很感動,我就講了一句廣東話就是我撐你。所以影片最後故事中的女主角對那個受傷的抗爭者講的那句話就是我撐你。」
「蘋果」已褪色 記憶不會淡卻
香港人Fly則展出雕塑作品《一日一蘋果》,這作品早於2021年港蘋結業當年,Fly以《蘋果日報》報紙所摺而成用作悼念,但因久經陽光照射「蘋果」已經褪色。Fly說:「不是忘記,可能是淡卻了。重新在這個時候展出這個作品,有一個對比,是說是否記符當初發生過這件事。」
最令赴湯深刻的一份作品是由一位12歲台灣小朋友創作,用畫作表達中國監控的社會情況。他希望透過香港情況,讓世界知道當一個地方失去民主自由會怎樣,所以更應盡力守護。

編輯:李榮添 網編:余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