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向台灣徵收32%對等關稅 分析:台灣須盡快與美國談判

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向全球全面徵收關稅,中國總關稅率達54%,台灣亦高達32%。台灣行政院表示,稅率強烈不合理,將嚴正交涉。有分析認為,台美之間不只有經濟關係,台灣須盡快與美國談判,並質疑報復式關稅的效益;台商亦應「以靜制動」,而非從越南或泰國等地搬廠。


相關報道


美國總統特朗普周三(2日)對各國進口商品,實施「對等關稅」政策,所有國家的10%關稅將在4月5日實施,對個別國家較高稅率則在4月9日生效。各國對美國徵多少稅,美國將回敬約一半「折扣」關稅。美國對個別國家徵收17%至49%對等關稅,而中國總關稅率達54%,台灣亦高達32%。

台灣勵志協會執行長賴榮偉指出,特朗普不想各國「免費搭便車」,對於美國提供的經濟及軍事保護,須以美國利益為優先,遂以關稅企圖扭轉各國與特朗普所指的「不平衡關係」。他認為特朗普未來或降低關稅,視乎各國對美國市場投資及其產品的開放程度。

分析:台美關係不只經濟層面

美國徵收32%關稅,台灣應如何應對?賴榮偉認為,台灣須思考要否放寬對美國農產品、汽車及工業產品、電子醫療產品及金融服務業的限制。他亦質疑報復式關稅的效益,所謂的「貿易壁壘」對台美關係並無好處。他強調,台美關係除了經濟還有安全及軍事層面,台灣政府及企業必須啟動合作機制,盡快與美國展開談判,滿足美國並兼顧台灣內部產業需求。

另有評論認為,台灣應繞開美國「賭」更大市場,賴榮偉認為並不明智。台灣一直面對中國威脅,在全球市場亦受到中國政治力量干擾,台灣必須透過談判,找到台美之間互相信任的平衡點。

總統賴清德周四舉行國安會議後,宣布將中國定義為「境外敵對勢力」。
為何賴清德稱中國為「境外敵對勢力」?學者:平息「疑美論」 台灣總統賴清德2月召開國家安全會議,回應特朗普點名台灣「搶走我們的生意」,指會審慎應對強化台美溝通,增進彼此更多的理解。他亦重申。將持續加強自我防衛能力,優先編列特別預算,讓國防預算達到GDP 3%以上的目標。 (總統府提供)

要台商短期內大規模遷徙並不合理

對於有台商表示,雖然越南及泰國分別被徵收46%及36%關稅,亦不會由當地撤廠,賴榮偉形容為「以靜制動」,是經過綜合風險考量。他又稱,台商當年已由中國撤到東南亞,現時中國投資氣氛並不友善加上經濟下滑,如短期內大規模遷徙並不合理。

特朗普將半導體列為關稅豁免項目,賴榮偉則認為台灣半導體產業無法被其他國家取代,未來AI發展亦依賴繪圖晶片,美國需要台積電的技術。

台灣行政院周四(3日)表示,稅率並未實際反映台美經貿實際狀況,感到高度遺憾,將嚴正交涉。

編輯:梁君安 網編:余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