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0:00
香港特區政府日前宣布,若疫情無重大變化,年初七(18 日)起將有條件放寬社交距離措施,但各餐廳處所須要求客人掃瞄「安心出行」或登記個人資料。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指,她相信無帶或沒有智能手機的市民只是少數,食肆或場所負責人需要為市民登記個人資料,呼籲市民如實提供資料,包括姓名及電話號碼。但如何確保市民申報的個人資料真確?處所收集那麼多個人資料,行政上是否可確保政府可統一收集手寫等個人資料,讓政府有效追縱?
上述問題,政府解釋欠奉,實在令人對「安心出行」的私穏爭議,及是否有效追蹤等問題甚不安心!尤其,早前政府經歷過兩周勞民傷財的圍封強檢措施後,市民反應實在一般,多個意見反應政府為做而做,只為向中央交差而「扮工」而已。
問題是,政府「造騷」抗疫,為何要市民埋單?如今這爭議甚大,被指要市民犠牲私隱的「安心出行」,卻連親建制報章都看不過眼,《經濟日報》就向市民建議,可用五招抵制「安心出行」以減低私隱外洩風險。
政府誠信及抗疫表現皆差,如今又透露可為國內科興疫苗豁免於學術期刊刊登的條件,
只要求科興提供其向世衞提交的第三期臨床研究數據,供專家作評估,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更呼籲看待疫苗勿滲入政治。
不信任政府就是滲入政治化嗎?林鄭政府民望長期陷歷史低點,林鄭說自己只會管治不懂政治,如政治能力最起碼鞏固市民的信任都不會,又憑甚麼管治?林鄭除了諉過於人借《國安法》狐假虎威之外,真的相信自己有本事繼續頂著被市民當街臭罵管治下去嗎?
主持:鍾劍華、曹嘉超
(以上評論純屬主持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