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外相向訪英王毅提敏感議題 首相據報下半年親身訪華

中國外長王毅周四(13日)在倫敦和英國首相及外相等會面,重啟兩國在2018年後中斷的英中戰略對話。外相林德偉(David Lammy)表示,有就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以及人權和香港問題「挑戰」中國。上議員奧爾頓向本台表示,林德偉在敏感議題上不能只是「剔格仔」敷衍了事,而必須清晰地告訴王毅,只要中國的人權惡行仍然存在,就不可能有正常的英中關係。不過有傳媒就報道,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已計劃在下半年親自訪問中國。

相隔7年的英中戰略對話,周四在英國外交部舉行。王毅表示,相信這次對話會推動兩國關係持續、穩定更好發展,並指中英兩國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承擔著應對全球挑戰的責任。

林德偉:英中兩國有討論「意見不一致問題」

英國外相林德偉就表示,期待這次會面可以討論雙邊經濟合作及英國國安的重要議題,強調英國將繼續和中國進行「穩建而具建設性」(robust and constructive)的討論。不過他同時提到,英國會和中國討論「意見不一致的問題」,指英國在某些情況下有重大擔憂,認為兩國應深入討論,以更好地理解彼此觀點。

這些「意見不一致的問題」,分別有哪些?林德偉在社交平台發帖,指二人除了討論中東和俄烏局勢外,英國亦繼續「挑戰」中國,從黎智英被囚禁,到人權、香港,以及中國對英國議員的「不公平制裁」問題,都有提到。

在英華人示威 斥王毅「戰狼總教頭」

「釋放政治犯!結束獨裁統治!言論自由!民主中國!尊重人權!停止迫害!」而兩國外長會面的同時,十幾名在英華人到中國大使館外示威。他們拿著印有王毅肖像的自製海報,要求中國政府釋放政治犯;又形容王毅是「戰狼總教頭」,反對他到訪英國。

示威者成小丹說,她在中國國內的朋友因組織家庭教會而被捕,強調示威行動並不是要反對中國對外交流,而是不能對中國國內持續惡化的人權狀況沉默,呼籲英國政府向中方交涉:「英國政府擁有強大的普世價值和人權民主觀念,現在正是他們表明立場的時候,我們要求英國政府明確地向王毅提出,立即釋放所有政治犯,結束獨裁統治。」

示威者何智威說,他們一直無法從公開渠道了解王毅在英國的行程,認為官方是想刻意保密,不想中國官員遇到示威。即使無法確認王毅是否身在中國大使館,他也認為有必要到現場發聲:「這些訴求,這些推進中國民主化的行動是一直持續的發展,並不是一次兩次。而且我們在這裡的發聲對國內同胞也是很重要,證明我們的聲音沒有被掩蓋,海外的聲音一直存在,我們也一直為中國民主化發聲。」

上議員:中國惡行仍存在 就不能批准「超級大使館」

除了在英華人,英國國會議員和多個人權組織都在會面前向林德偉施壓。上議院議員奧爾頓(David Alton)書面向本台表示,林德偉在敏感議題上不能只是「剔格仔」敷衍了事,而必須清晰地告訴王毅,只要中國的人權惡行仍然存在,只要英國議員仍被中國制裁,英國就不會批准中國的「超級大使館」規劃,也不可能有正常的英中關係。

奧爾頓說:「只要針對在英僑民和異議者的跨境鎮壓持續,只要北京繼續威脅我們的價值和安全,我們就無法和中國建立正常關係。林德偉要提出的問題有很多,但如果要使會面有意義,就必須有力而大膽地提出所有這些擔憂。外相不能『剔格仔』說說了事,而必須直視王毅的眼睛,有意義地向他宣告我們的價值和優先事項。」

奧爾頓認為,林德偉必須要求北京立即無條件釋放黎智英等香港政治犯、關閉新疆囚禁營、停止對維吾爾人和囚犯的強迫勞動,以及在西藏的惡行。他說,外相應提及中國對基督徒和法輪功修練者的迫害,呼籲釋放公民記者張展、牧師王怡等中國良心犯,並要警告北京,進一步侵略台灣的話會有何後果。

首相下半年或訪華

這些問題仍然懸而未決,英國首相施紀賢據報已計劃親自訪問中國。政治新聞傳媒《政客》歐洲版引述知情人士,指唐寧街正制訂施紀賢的訪華計劃,時間或訂在今年夏天之後。如果成行,將是英國首相相隔7年後首次訪華。

民主派45人判刑前後 英財政部官員被揭密會港官

英國工黨政府去年7月上台後,一直被輿論質疑以挽救國內經濟為名,不惜一切向中國示好。《彭博》引述消息,指英國財相李韻晴(Rachel Reeves)去年第4季曾派財政部官員訪港,和港府官員會談,探討改善雙方經濟關係、深化倫敦與香港的金融服務合作。

報道指,英國財政部官員密會港官的同時,黎智英正為其國安案上庭自辯,而港府也以「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判囚45名民主派人士。當時身在巴西的英國首相施紀賢和習近平會面後見記者,拒絕就判刑譴責港府。

編輯:溫曉平 網編:畢子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