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斯發言引歐美現分歧之際 中國外長王毅大展「友好面孔」欲拉攏歐洲

中國外長王毅藉參加慕尼黑安全會議之機,與德國、歐盟、西班牙、法國等官員會面,在此次會議前後還分別訪問英國和愛爾蘭。外界認為,在美國副總統萬斯(J.D. Vance)發言引發歐美緊張之時,王毅欲趁機拉攏歐洲國家並挑撥歐美關係。評論就指,即使萬斯發言引發歐美之間的嫌隙,但不代表會把歐洲推向中共。

周一(17日),中國外長王毅將結束訪歐行程,其在整個訪歐行程中,他借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美國副總統萬斯發言,所引發的歐美關係緊張之時,扮演無害的「和平使者」形象。德國基民盟外交政策專家羅特根(Norbert Röttgen)直指,王毅充分利用「友好的面孔」,試圖拉攏歐洲國家。

英國官方未公開會面詳情 中方則大肆宣傳對話成果

盤點王毅此次歐洲的主要行程,上周四(13日),王毅在倫敦與英國外長林德偉(David Lammy)會晤。林德偉在會晤前就向傳媒預告,會觸及雙方意見分歧之處,包括就香港問題、黎智英案等人權問題向中方發起挑戰。另外,王毅還與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及英國國家安全顧問鮑爾(Jonathan Powell)會晤;但英國官方未公開會面詳情。

中國外交部和官媒則大肆渲染王毅今次訪問,參加第十次英中戰略對話的成果,聲稱英中關係十分重要。又指英中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全球大國,有必要加強戰略溝通,共促全球和平穩定。中國官媒還稱,王毅深入闡述了中方在台灣、香港等問題上的立場;雙方亦就烏克蘭危機和中東局勢交換了看法。

上周五(14日),王毅在與歐盟外交與安全事務高級代表卡拉斯(Kaja Kallas)的會談中稱,中國認為中歐之間沒有根本衝突,中國支持「歐洲在和平談判中發揮重要作用」。卡拉斯則敦促北京停止向俄羅斯出口軍民兩用產品,稱這些出口助長了莫斯科對烏克蘭的戰爭。

2025年2月14日,王毅與歐盟外交與安全事務資深代表卡拉斯會面。
中國外長王毅與歐盟外交與安全事務資深代表卡拉斯會面 2025年2月14日, 中國外長王毅與歐盟外交與安全事務資深代表卡拉斯會面。 (卡拉斯X)

王毅與各國領導人會晤多為一貫的外交術語

上周六(15日),王毅在與德國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會面時,稱中國將德國和整個歐盟視為戰略夥伴,中國也願意深化與德國的全方位合作,作為維護全球和平與穩定的一部分。

德國龐大的汽車產業過去一直依賴中國,去年10月,德國反對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關稅。據中國外交部就王毅與朔爾茨會面的聲明,王毅向其轉達了中方對德國在關稅問題上「理性務實」態度的讚賞。

中德雙方亦討論了俄烏戰爭,王毅祭出套話:「中歐有著共同的目標,希望和平解決危機。中方願與德國等有關各方保持溝通,繼續為促進和談發揮建設性作用。」

中國官方聲明還暗中挑撥,稱「在美國加大對北約歐洲成員國增加國防開支的壓力後,歐洲安全框架平衡、有效、可持續是必要的」。

中國官方的另一份聲明還稱「王毅在慕尼黑會議間隙與德國外長貝爾博克(Annalena Baerbock )會面時表示,德國一直是中歐關係的穩定力量」。

另外,上周六晚,王毅還與烏克蘭外長瑟比加(Andriy Sybiha)會面,稱「中國歷來主張和平解決爭端,主張所有熱點問題都應通過對話尋求政治解決,在烏克蘭問題上同樣如此」。並稱中方視烏克蘭為朋友和夥伴,願推動推進雙邊關係等。

而王毅與法國、西班牙外長,及對愛爾蘭的訪問中,也多為一貫的外交術語,強調多邊主義,促進雙邊貿易,對話解決貿易爭端等。

中國取得外交分數 但並未取得具體成果

德國媒體引述觀察人士觀點認為,中國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中取得了外交分數,這與美國副總統萬斯的發言引發的輿論形成鮮明對比;但輿論也認為,中國借勢開展的外交攻勢似乎並未取得具體成果。因為兩年前,王毅就曾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提出針對俄烏戰爭的所謂「和平計劃」,但中國並沒有像歐洲所期待的那樣,採取任何具體措施來制止戰爭。

在本屆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當主席霍伊斯根(Christoph Heusgen)問王毅,中國是否可以通過減少購買俄羅斯石油,向俄羅斯施加壓力時,王毅的回答非常明確:「如果我們不從俄羅斯購買石油,誰能賣給我們足夠的石油來供應我們的人民?我們對我們的人民負有責任。」

評論:王毅表達繼續支持俄羅斯的想法

法國時事評論員王龍蒙認為,王毅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除了套話外,是表達了繼續支持俄羅斯的想法,只是被萬斯發言的衝擊波所削弱,王毅看到時機,確有想拉攏和分裂歐美民主聯盟的意圖。

王龍蒙說:「這次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以及整個歐洲行程中,王毅說的都是套話,聲稱願意為解決俄烏衝突扮演和平天使角色,但他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主席具體發問時,就現了形,也就是中國還是會繼續支持俄羅斯;只是他這翻發言被萬斯發言引發的衝擊波給覆蓋了,萬斯的發言吸引了歐洲媒體的火力,反倒讓中國的狼子野心被掩蓋了,估計王毅看到歐美產生裂痕,正心裡偷著樂呢,而且也想藉機拉攏、離間歐美關係。」

評論:萬斯發言引發歐美嫌隙 但不會把歐洲推向中共

德國台灣裔時事評論員成世光向本台表示,萬斯的發言誠然引發歐美國家產生嫌隙,但這並不意味著歐洲就將橄欖枝拋向中國,也不會被王毅的虛假承諾所迷惑。

成世光說:「美國跟歐盟有嫌隙,再怎麼兩邊的緊密是不可能改變的,我們倒不是很擔心。歐洲這些領袖們對王毅的反應實際上是非常冷淡的,因為王毅說做這個那個,那中國能做出來嗎?叫她們停止對俄羅斯的援助,中國能做嗎?不會做的。當王毅說中國和歐洲沒有基本上的矛盾、沒有地緣上的矛盾,這是謊話啊。俄羅斯之所以能夠侵略烏克蘭,要不是有中國大力支持的話,俄羅斯怎麼能打得下去呢?」

王龍蒙也表示,歐洲媒體和一些政治家儘管對美國在俄烏戰爭上的做法不滿,但美國的做法並不會把歐洲推向中共一邊。

王龍蒙說 :「有很多人擔心萬斯發言的衝擊波、以及特朗普威脅的關稅戰,會使歐盟與中國結成聯盟,我個人倒不是特別擔心。因為在俄烏戰爭、新冠病毒後,世界已經認清了中共政權的本性。歐美即使出現了巨大的分歧,但也是民主聯盟內部的事情,歐盟即使在俄羅斯等問題上無法與美國達成一致,但雙方還是能形成一個基本共識,那就是中共是雙方共同的威脅。」

評論:歐盟和美國或分別對抗俄羅斯和中共

王龍蒙也認為,未來可能形成歐盟和美國分別主要對抗俄羅斯和中共的局面,如果朝向這個趨勢,王毅所做的外交努力就是徒勞無功。

王龍蒙說:「樂觀一點看,未來會形成的格局是,歐盟國家提高在北約中的軍費對付俄羅斯;美國踐行特朗普選前就定下的印太戰略,全面抑制中國的擴張。如果朝向這個方向,王毅這次訪歐行程就是無用功。」

周二(18日),王毅將在紐約參加聯合國安理會高級會議,中國為聯合國安理會2月的輪值主席國,王毅將主持本次會議。外界認為,需要觀察他在此次會議期間,是否會祭出一些新的外交動作,或面對美國時又展開另一套外交話術。

編輯:施芷珊 網編:畢子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