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港人調查:過半現抑鬱焦慮症狀 過半受訪者不確定去留

溫哥華卑詩大學社工學院周三(19日)聯同多倫多社福機構家和、以及溫哥華機構港伴,公布第二波《加拿大香港新移民》調查報告,顯示超過一半受訪者出現抑鬱和焦慮症狀,其壓力來源主要為就業及財政困難,以及永久居留權審批時間過長。家和社區服務主任提醒港人,勿因污名化抗拒尋求精神健康服務。他們也建議加拿大政府,加快審批永久居留權速度,並調撥資源讓等候永居的香港人,都合資格使用社區資源和服務。


相關報道


8成受訪者指就業不合期望 永居審批時間長

《加拿大香港新移民》調查於去年9月至10月以問卷形式進行,訪問了636名2015年後到埗或回流加拿大的港人,當中7成半受訪者以「救生艇」計劃入境加拿大。調查結果顯示,近9成受訪者具大學學士或以上學位,但有8成受訪者認為現時的工作,與他的專業發展和期望不符;亦有三分一受訪者的收入,低於加拿大低收入門檻。受訪者認為現時面對最大困難為「尋找合符預期的工作」(earching for a job that matches their expectations)、「確保有可負擔的住屋」(securing affordable housing)及「連結醫療服務」(accessing health care services)。

卑詩大學社工系教授殷妙仲特別指出,第一波調查報告於2023年底進行,當時有超過8成受訪者表示,期望長遠居留在加拿大,然而是次調查報告顯示,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表示不確定去或留、甚至表明不會留在加拿大。殷妙仲說這是「很大的警鐘」,相信因永久居留權審批時間長,香港人有感「身份不明」及求職困難,加拿大經濟不明朗有關。

過半受訪者有抑鬱焦慮症狀 92%從無尋求專業協助

是次調查亦有收集受訪者的精神健康狀態數據,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一半受訪者2星期內出現抑鬱和焦慮症狀,近3成受訪者對未來感到絕望,然而92%受訪者從無尋求專業協助。

家和社區服務主任Jacqueline Woo說,香港人較少主動尋求精神健康服務。
家和社區服務主任Jacqueline Woo 家和社區服務主任Jacqueline Woo說,香港人較少主動尋求精神健康服務。 (RFA)

家和社區服務主任Jacqueline Woo說,香港人較少主動尋求精神健康服務,他們對精神健康服務有標籤,認為尋求協助代表質疑自己有「精神病」。Jacqueline又說,社區缺乏針對香港人需要的服務。她以家和為例,長期輔導服務等候時間為4至6個月,社區也缺乏宣傳,讓新移民獲取社區資源有關的資訊

Jacqueline說:「其實不是很多人知道,有甚麼資源可以給到,特別是說廣東話的人士,因為始終如果你說心理健康,很多時候大家無論英文多厲害都好,始終都想找母語的一些幫助,因為要講自己的心情,講一些比較私人的東西的時候,始終講母語是比較方便。資源是不夠的,也不是很多人知道在哪裡找到。」

家和社區服務主任Jack Sit特別提醒男士,若有需要,可尋求專業協助。
家和社區服務主任Jack Sit 家和社區服務主任Jack Sit特別提醒男士,若有需要,可尋求專業協助。 (RFA)

家和:男士都有情緒需要可尋求專業協助

另一位社區服務主任Jack Sit提醒,每個人都有情緒需要,他鼓勵香港人若有需要,可尋求專業協助,他特別提醒男士:「很多的男士,其實可能他們會覺得,找社工或者找一些心理輔導,是很有一些污點,或者不是很舒服的。但是其實我們都鼓勵,其實可能那些男士,每個人都有一些情緒需要,他們都是可以去找我們的心理輔導服務。香港人都是,如果有需要可以找我們。」

冀加快永居審批速度 調撥資源予候永居港人

Jack同時指出,現時大部分新移民的社區資源和服務,例如安居服務,只限持永久居留權的居民,或公約難民可使用,變相遁「救生艇」計劃入境加拿大、等候永久居留權審批的香港人,不合資格使用社區服務。報告建議加拿大政府,加快「救生艇」計劃永久居留權的審批速度,讓港人減少因前景不明的壓力;同時增加資助,讓等候永久居留權審批的香港人,都能獲社區資源協助和支援;以及加強宣傳,使港人得知社區資源資訊。

編輯:施芷珊 網編:畢子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