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保守派聯盟重新贏得德國大選,新總理梅爾茨(Friedrich Merz)周一開始推動組建聯合政府。在經濟、移民、美歐地緣政治等諸多議題,梅爾茨正在展現競選時的務實而強硬立場;面對美國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立場他亦未盲目跟從。專家也認為,美俄關係不會將德國推向中國。
相關報道
- 德國外長訪華前發聲明批評 中國援俄直接威脅歐洲和平
- 萬斯發言引歐美現分歧之際 中國外長王毅大展「友好面孔」欲拉攏歐洲
- 中國「戰狼大使」盧沙野任歐洲事務特別代表 北京未如預期展「魅力攻勢」
- 默克爾自詡深入了解共產黨 無視人權長期跟中共經濟合作

選擇黨(AfD)排第2 社會民主黨(SPD)排第3
德國保守派政黨—基督教民主聯盟(CDU)和基督教社會聯盟(CSU)組成的聯盟黨,在周日(23日)的大選中,以28.5%的得票率獲勝。聯盟黨總理候選人梅爾茨將成為新總理,周一開始推動組建聯合政府。極右政黨—德國選擇黨(AfD)以20.8%的得票率位居第2,創下該黨歷史最佳成績。德國現任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所在的中左翼政黨—德國社會民主黨(SPD)得票率為16.4%,排名第3。

69歲的梅爾茨對華立場較默克爾強硬
69歲的梅爾茨面臨著組建聯合政府的挑戰。他已排除與選擇黨合作的可能性,可能需要與社會民主黨進行談判。梅爾茨將執掌歐洲最大經濟體,但缺乏執政經驗。他表示,優先事項是令歐洲變得強大,以實現逐步脫離美國;他還警告德國企業投資中國的風險。
當選的梅爾茨周一展示了他在競選中一貫的強硬風格。他在社交媒體X上寫道:「俄羅斯入侵烏克蘭3年,3年來我們一直看到可怕的破壞和戰爭罪行的畫面。歐洲繼續堅定地站在烏克蘭這邊,現在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讓烏克蘭處於強勢地位。為了實現公正的和平,受攻擊的國家必須參與和平談判。」
下午他再寫道:「現在歐洲達成共同立場至關重要。貿易政策是歐洲的,不是國家的。在海牙舉行的北約峰會上,必須先明確歐洲應為其防禦做出甚麼貢獻。」

在德國的中國問題專家史明表示,梅爾茨與前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又譯:梅克爾)雖然來自同一政黨,也都是務實派,但對於大國的立場有明顯的區別,也這意味著,梅爾茨政府對華政策上比默克爾會更加強硬。
史明說:「梅爾茨也是經濟至上,但是他認為你要想跟大國搞好關係,你只有軟的一手是不行的,經濟上你要站住腳,也不能只有軟的一手。這也是梅克爾的軟肋,其實梅克爾哄俄羅斯沒有哄好,哄中國也沒有哄好,這是梅爾茨和梅克爾最大的不同。梅爾茨現在已經說了,說我要加強歐洲力量,說我要統一歐洲。因為統一了歐洲,他對中國的底牌就翻番,對中國問題的核心不是像以前那樣,我就得靠著你,不是這樣的。」
評論:美俄關係不會將德國推向中國
史明也指,因為特朗普在俄烏戰爭上的立場,和聲稱要對歐洲加稅,輿論擔憂德國政府和歐盟會倒向中國。史明認為不存在這樣的可能性,最重要的問題是德國等歐盟國家,已經意識到中國的危害性,特別是也看到中國在俄烏戰爭中的角色。
史明說:「我覺得不太可能說因為俄美聯合,梅爾茨政府、歐洲就一定要聯中,不聯俄的代價不一定就要聯中。因為中國靠不住這件事情,整個歐洲在俄烏戰爭3年當中已經領教夠了,歐洲已經跟中國說了多少遍了,你不能再支持俄國,有用嗎?一點用都沒有。」
評論:料梅爾茨將成歐盟代表人物抗衡美國
史明也剖析,梅爾茨將成為歐盟代表性人物,拒絕隨美國的指揮棒起舞,因為美國目前僅是對歐洲進行經濟脅迫,歐盟加起來的經濟體與美國相比並不差,加上他們未來會與環太平洋夥伴等進行合作,但他會在軍事上向美國放低一些姿態。
史明說:「梅爾茨政府不必跟著美國跑,美國對歐洲目前的威脅,包括對烏克蘭的威脅,起碼目前還停止在經濟脅迫上,歐洲在經濟體量上並不比美國更小,梅爾茨他也知道這一點,所以歐盟在經濟牌上不會讓太大的步伐。他最大的讓步是在軍事上,他已經說了,歐洲國家要提高自己的軍事到3%,甚至梅爾茨可能會更高一點。」
另一在德國的歐中問題專家吳文昕也向本台表示,預計梅爾茨將顛覆默克爾時代及朔爾茨政府的對華政策。
吳文昕說:「梅爾茨他應該對華方面要比梅克爾強硬一點,他肯定不會像梅克爾那樣同中共走得那麼近;另外梅爾茨把供應鏈的一部分移到歐盟來,這個他肯定做得到的。」
歐洲的國際關係學者李聿脩(Ignatius Lee)則表示了審慎的擔憂,他認為儘管梅爾茨近年來批評中國的聲音很大,包括認為中國是21世紀的核心挑戰,批評北京尋求建立由自己主導的新霸權秩序,以及中國是獨裁軸心國家等。但他將面臨當政後的現實問題,包括受到執政聯盟中左翼政黨社民黨對華政策的影響,以及美歐關係、美中關係的地緣政治變化,都可能令梅爾茨收斂早前的對華政策鋒芒。
編輯:施芷珊 網編:畢子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