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避險資金重投中、港、歐 「東升西降」現象能維持多久?

「美國貿易戰2.0」開打逾1個月,美股出現斷崖式持續暴瀉,道指和納指屢創新低,1個月內累計分別跌約4000及3000點,引發外界憂慮美國將出現經濟衰退。同時,多項數據反映,全球資金重新布局,數以百億美元由美國轉向中國、歐洲及新興市場。有分析指,由於美國新政府政策反覆,不明朗因素急增,令市場避險情緒升溫,資金出現「東升西降」現象,惟此景能否延續仍存有不少變數。


相關報道


「你認為會出現經濟衰退(recession)嗎?」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周二(11日)與「政府效率部」(DOGE)主管馬斯克(Elon Musk)在白宮見記者時,再被問及外界對美國經濟的憂慮。特朗普明確地說,「完全不見」衰退跡象,又不擔心股市下跌。惟此前,他接受美媒《霍士新聞》(Fox News)專訪指,美國進入「經濟過渡期(economic transition)」。

不過,特朗普所派的定心丸未見遏止市場恐慌情緒。繼本周出現「黑色星期一」,道指急跌近千點,失守4.2萬點關口;納指跌近728點,創29個月最大單日跌幅;「標普500」指數下跌逾155點;這三大指數周四(13日)跌勢持續,1個月內累計分別跌約4000、3000及600點,平均跌幅達1成,亦是去年底美國總統大選後最差表現。「美股七巨頭」(Magnificent 7),包括英偉達、微軟、蘋果、特斯拉等,市值共蒸發逾8000億美元,創單日市值損失最高紀錄。

在美股大跌同時,另一反映市場對美國經濟衰退擔憂的美債市場上升,2年期、5年期、10年期美國國債期貨,過去1個月均升約2%。

中國、歐洲股票市場反彈強勁

相較之下,過去1個月,中、歐股市表現強勢。「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HXC)升近6%,中國「上證指數」和香港「恆生指數」升逾3%,「歐洲斯托克50指數」也有近10%升幅。

綜合美媒《路透社》、巴克萊(Barclays)、國際金融協會 (IIF)、EPFR 等最近分析報告,均反映過去1個月,全球資金開始逃離美國市場,轉向中國、歐洲和新興市場。美股資金流入量降至330億美元,創去年8月以來的最低水平,而中、歐、新興市場同時分別吸金逾1百億美元,創近期新高。

美國金融市場調整「才剛起步」

野村最新報告指出,美國經濟衰退風險上升,需警惕股市大跌與經濟疲軟之間的負反饋循環(Negative Feedback Loop)。一旦美國出現經濟衰退,料海外資金出現大幅撤出美元資產,湧向中、歐等估值更低、基本面更強的市場。不少國際銀行和經濟學家亦指出,特朗普政府的種種舉動帶來的經濟不確定性,以及近期美國經濟數據的疲軟,令投資者對美股前景愈趨謹慎,更警告「美國例外論」(American exceptionalism)正步向瓦解。

「(美國經濟)放慢增長似乎是事實。消費者減少開支,企業減少新投資。經濟因為政策不確定性,令大家裹足不前。」香港前《有線財經台》台長顏寶剛於本台節目《財經自由講》分析指,目前美國市場調整「才剛起步」,關稅戰和地緣政治的影響仍未完全反映於通漲等經濟數據。

不過,顏認為「東升西降」現象是否長期延續,仍存有不少變數,視乎美國國內經濟表現、中國能否真正解決經濟結構性問題,而歐洲國家能否維持團結,應對與美國步向「脫鉤」的關係。

編輯:溫曉平 網編:畢子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