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智庫:中國利用烏克蘭無人機技術對付台灣 兼收集西方軍事情報

俄烏戰爭爆發逾3年,中國屢被揭露向俄羅斯提供軍援,尤其提供先進無人機作戰技術。不過,美國國防政策團「詹姆斯敦基金會」(The Jamestown Foundation)最近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中國同時亦向烏克蘭提供無人機,甚至佯裝成協助烏軍反攻俄方。負責報告的研究員向本台指,中方拉攏俄方關係,同時惠及自身利益,利用俄烏戰爭來作解放軍軍事試驗場,目的是測試中國的無人機實力和收集他國戰術,預料會令中國無人機在攻台戰事上變得更為有效。


相關報道


據「詹姆斯敦基金會」上周五(28日)發表最新一期中國報告,發現中共解放軍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場中,透過向俄羅斯輸出大批無人機和高科技零件等軍備,來吸取不少無人機、干擾無人機和自主系統等實戰經驗,以提升其軍事實力,尤其是用於台海戰略。

當中特別指出。初步發現中國軍事供應商和操作員亦偷偷向烏克蘭提供同類軍備,甚至掛上烏克蘭旗幟,佯裝成烏軍來攻擊俄軍,以另一身角度測試無人機遭到干擾、反攻的能力,並收集烏軍以及其來自北約軍援的戰術。

中國在俄烏戰場收集北約戰術情報

發表此報告的研究員張崑陽(Sunny Cheung)向本台解釋說:「中國扮烏軍打俄軍的重點,並非要攻擊俄羅斯,而是因為中共深知烏克蘭在無人機的操作和協調等技術上,比俄羅斯強,才多年來有效抵抗俄軍的入侵,在烏軍身上學得更多。亦不排除中共透過從事間諜活動,滲透收集烏方的戰略情報,來檢驗自己的無人機實戰能力,繼而進化。」

到底中國學到了甚麼?報告指,過去3年俄烏戰爭中,中國軍事專家和解放軍早已注意到,俄軍進攻方式主要是中小型無人機進行偵察、情報收集及有限局部攻擊,同時以雷達探測與電子干擾為主要反無人機手段。

而隨著伊朗製「見證者-136」(Shahed-136)自殺無人機與FPV無人機的投入,俄軍開始廣泛使用自殺無人機進行大規模無差別轟炸行動,利用其速度、靈活性與低成本,縮短殺傷鏈(Kill Chain),加快從目標識別到攻擊的時間,大大增強俄軍的攻擊與監視能力,特別在攻擊裝甲車與基礎設施的戰事上,成功突圍並重創烏軍。戰術被中方專家形容為「重大變革」。

解放軍專家亦研究了俄軍無人機操作者的戰術演進,例如在烏克蘭札波羅熱(Zaporizhzhia)戰區,俄軍成功運用雙無人機戰術,先派首架無人機摧毀烏軍坦克的防護網,再派第2架無人機則精確攻擊弱點,過程中配合「光纖導引技術」,使得FPV無人機有效規避電子干擾,提高攻擊成功率。

俄、伊無人機會作令烏軍傷亡慘重

據軍聞網站《Defence Blog》報道,俄羅斯軍隊近日再對札波羅熱發動大規模無人機攻擊,動用數十架伊朗製「見證者-136」自殺式無人機,令烏方傷亡慘重。分析指,此舉延續近期針對敖德薩(Odesa)與克羅皮夫尼茨基(Kropyvnytskyi)的類似戰術,顯示俄軍正轉向集中無人機群攻擊,以癱瘓防空系統並提升命中率。

至於烏克蘭應戰策略方面,報告指,中方留意到烏克蘭依賴北約供應的無人機,如土耳其Bayraktar TB-2無人機作精準攻擊,並在後續透過「無人機軍隊」計劃,在本土大批量產無人機,來增強戰力。

當中,中方亦總結出,不能單靠傳統的雷達探測與電子干擾來防禦,須結合AI、電子戰、高能雷射與高功率微波技術。例如,解放軍單位68398的專家指出,烏克蘭透過北約支援的信息網絡,提升了無人機作戰的準確性與殺傷力,「顯示即時數據整合對無人作戰至關重要」。而AI與無人機技術的整合將成為未來戰場的核心,可提升無人機決策能力,亦可用於對抗敵方無人機蜂群與自主系統威脅。

中國專家指出,要提升無人機戰場存活率的關鍵,是建具備更強的隱形能力與電子對抗技術,以降低被敵方偵測與攔截的風險;而自主後勤系統也是發展重點之一,有助於確保戰場補給不中斷,在惡劣環境下作戰更持久。

中國軍用無人機「九天」技術突飛猛進

張崑陽指出,這些技術的總結未來很可能應用於最先進的中國軍用無人機「九天」。他提醒,中國商用無人機「大疆」無疑在技術領先全球,亦幾近壟斷各國市場,加上國家重點投資和「軍民融合」國策下大幅推進軍事科技實力,料中國軍用無人機在豐富經驗數據基礎下,將有驚人的進化,恐對台灣及其他國家造成安全威脅。

事實上,美國擴大制裁下,中俄兩大「極權軸心國」軍備合作與日俱增,去年底兩國隱身戰機和無人機在珠海首次同台對外展示,包括首次全球亮相的「九天」無人機。當時不少中外分析指,「九天」這類無人機將是中國下一代重點武器平台,威脅美國領導地位。

據官方資料,「九天」機腹內設「異構蜂巢任務艙」,實現「一機多用」,根據需求快速更換載荷、執行偵察、電子戰、精準攻擊等多種任務,中型戰鬥機相當的攻擊能力,可發射多個小型無人機群或百枚滯空彈藥,達到「海量殺傷」效果。

「九天」同時搭載的無人機蜂群演算法,在敘利亞戰場測試中,能在強電磁干擾下維持95%的編隊完整性,顯示出極強的戰場適應性。解放軍的台海模擬作戰顯示,「九天」能先行癱瘓敵方雷達,再發動密集反艦導彈飽和攻擊,最後精確地投放導彈支援兩棲登陸作戰。

編輯: 溫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