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前總理、現任國務資政李顯龍,近日與全國職工總會(NTUC)及多位工會領袖會面時發出嚴正警告,指出美國新一輪保護主義的關稅政策,恐對全球貿易體系構成重大衝擊,對新加坡的經濟、企業及勞工亦將帶來深遠影響,衝擊程度或將超越2008年金融風暴及COVID-19疫情。他又警告,美國推遲對部分國家的關稅措施的90日期屆滿後,勢必繼續徵收關稅,預計甚至會採取更強硬措施,敦促大家做好準備。
相關報道
- 【關稅戰】港商加快以「香港製造」產品供應中國市場 分析:棄美市場死路一條
- 中國外貿寒潮爆發出口重鎮現「集體放假潮」 學者:中國承受不了失去美國市場
- 習近平東盟之旅拉攏小國 馬來西亞讚揚北京暗批美國
- 美國反報復中國 徵收245%關稅
料美國90日期届滿 將推進更強硬關稅
李顯龍周一(14日)在與新加坡全國職工總會和工會領導人對話會上,針對美國關稅政策發表了長約1小時的演講。他指出,美國現時對所有國家的商品徵收10%進口關稅,針對中國的關稅更高達145%,形容這是「全球貿易體系歷來面對的最大震撼」(the biggest shock that the global trading system has ever faced)。
李顯龍表示,美國對部分國家推遲關稅措施90日,聽起來似乎是暫緩,但他警告美國不僅會繼續徵收關稅,未來或會採取更強硬措施,敦促大家做好準備。他直言:「美國從以規則為本的多邊貿易體系,轉向『互惠關稅』的單邊主義,對像新加坡這類依賴自由貿易的小型經濟體構成巨大威脅。」
批美不再支持「最惠國待遇」 只追求自己利益優先
李顯龍批評美國不再支持「最惠國待遇」(Most Favoured Nation, MFN)原則,而是傾向與各國個別談判、徵稅。他說:「美國不再支持『最惠國待遇』,他們想改為一對一談判,每個國家單獨談、單獨徵稅。對新加坡這樣的小國而言,我們的談判籌碼少,將首當其衝。」
李顯龍形容,特朗普政府的「對等關稅」政策影響範圍廣泛,未來5至10年的不確定性也極高,外部環境也將不再友善。他說:「這種方式不是『雙贏』 ,而是『一輸一贏』,換句話說,美國追求自己的利益優先(the approach is not win-win, but win-lose. In other words, the US wants to do well for themselves),其他國家能否受益,不在其考量之內。」
新加坡暫未受累 但打擊供應鏈影響本地關鍵產業
儘管目前美國對新加坡仍有貿易順差,未被直接波及,李顯龍指出形勢隨時可能逆轉:「若將來美國與新加坡的貿易變成逆差,我們馬上就會被點名(high on the list too)。」
他警告,相關關稅措施已嚴重擾亂全球供應鏈,推高企業成本,壓抑經濟增長,對本地高度依賴的製藥及半導體產業影響尤甚:「製藥與半導體尚未被納入關稅範圍,但美國已明言,這兩類產品很快也會被徵稅,這對新加坡來說將是沉重打擊(That will potentially hit Singapore quite hard)。」
中美貿易幾近停擺地緣局勢緊張 比金融海嘯及疫情更嚴峻
李顯龍指出,中國方面亦作出反擊,對美國商品徵收高達125%的報復性關稅,並限制稀土出口及荷里活電影進口,導致雙邊貿易幾近停頓。他強調:「這不僅是貿易衝突,更會波及雙邊合作、外交與地緣政治。」
李顯龍憂慮,此舉將導致惡性循環,並對全球貿易造成更嚴重影響,包括完整商業模式突然消失,而企業會難以安置過剩人手。他警告,這情況或很快導致美國經濟衰退,且波及其他地區,為企業、消費者和全球經濟帶來負擔。
他認為,這場貿易震盪的衝擊程度或將超越2008年金融風暴及COVID-19疫情:「這一次,我們可能沒法再像以往那樣依靠國際體系迅速復甦,因為這個體系已經被破壞(the system is broken)。」
下調經濟預測推出應對措施 堅守自由貿易擴展多邊合作
面對潛在衰退風險,新加坡政府已將2025年經濟增長預測,由原本的1%至3%下調至0%至2%,並啟動一系列應對措施,包括住戶支援計劃、職業轉型支援,以及成立「經濟韌性工作小組」,協助企業轉型及員工再培訓。
李顯龍重申,新加坡將堅定支持自由貿易及多邊體系,積極參與《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全面進步協定》(CPTPP)、東盟及歐盟之間的合作,以推動貿易多元化。
他強調:「即使美國退出,我們還是要維持這個體系(We must support free trade and keep the global system going, even if America opts out)。新加坡會與志同道合的夥伴合作,擴大自由貿易的版圖。」
最後,他呼籲國人保持團結,共同應對挑戰:「我們有經驗、有資源、有計劃,也有信心。只要團結一致,新加坡一定能夠挺過難關,迎向未來。」
編輯:梁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