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自由黨預計將會於3月9日舉行黨魁選舉,這場競選將會決定由誰接替即將卸任的總理杜魯多(Justin Trudeau),並帶領自由黨進入即將到來的聯邦大選。根據目前最新民調與黨內支持度,前加拿大央行行長卡尼(Mark Carney)與前財政部長兼副總理方慧蘭(Chrystia Freeland),均被視為下任黨魁的熱門人選,競爭激烈。
- 加拿大總理杜魯多宣布辭任 評論:降低觸發提早大選可能性防中共滲透
- 杜魯多淡化中國對選舉影響 前議員指中國龐大資源干預選情
- 杜魯多指控中國試圖干預選舉 中方促停止炒作謊言
- 習近平強硬外交政策 加國總理杜魯多明言:與中國沒有和解空間
卡尼已獲83個國會議員支持 方慧蘭僅得26個支持者
根據加拿大廣播公司(CBC)的統計,曾擔任加拿大央行及英國央行行長,擁有豐富金融經濟管理經驗的卡尼,目前已獲得83名國會議員支持,其中包括現任外交部長趙美蘭(Mélanie Joly),與移民、難民及公民事務部長米勒(Marc Miller)。而曾在杜魯多內閣擔任副總理及財政部長的方慧蘭,目前則僅獲得26名國會議員的支持,遠低於卡尼。
民意研究機構Angus Reid於2月19日發布的最新民調亦顯示,若卡尼成為自由黨黨魁,聯邦選舉的支持度將會達到37%,接近保守黨的40%;而若方慧蘭當選黨魁後,在聯邦選舉中的支持度則為29%,比卡尼低8個百分點。

方慧蘭對華立場較強硬 卡尼則較為模糊
此外,加拿大與中國的外交關係亦成為關注焦點。地緣政治學者蔡俊威接受本台訪問時指出,方慧蘭與卡尼在對華政策上的取態不一。方慧蘭立場較為強硬,對於外國干預及極權國家問題的態度明確,近期更成為來自中國的網絡攻擊對象,反映中方並不希望她當選黨魁。
另一方面,卡尼的對華立場則較為模糊,過去曾在金融領域與中國有較多接觸,或會在經濟合作層面對中國採取更開放的態度,以確保加拿大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評論:黨內看重美國貿易戰策略 料卡尼有較大優勢
蔡俊威提到,當前自由黨內部聚焦各個黨魁候選人應對美國貿易戰的策略,而外交政策則為次要,相信卡尼有較大優勢
蔡俊威說:「外交政策對聯邦大選的影響未必很大,反而大家更關注一些經貿政策、民生議題等。但無可避免一定會碰到外交關係,包括對美國。如果聯邦大選來到,如何應對與美國之間的關稅、經貿問題等亦會在議程入面。當然議程內討論的問題會用經貿方式處理,多於單純談政治議題,所以反而卡尼有更加多優勢。」
蔡亦補充,若美加關係惡化,加拿大有機會尋求包括中國以內的其他國家,在經貿領域建立更緊密的合作,特別在汽車製造業與電子商貿等範疇。但由於特朗普政策的變數較大,加拿大未來的外交走向仍存在極大不確定性。

自由黨議員:加中加強貿易如「從煎鍋跳進火坑」
加拿大國會「加中關係特別委員會」主席兼自由黨議員Ken Hardie接受本台訪問時指,目前新上仼的白宮政府已顛覆了國際貿易及整體關係,難以推測各個黨魁候選人未來對中國的外交策略。但他認為,若未來加美貿易關係轉差,加拿大有機會擴大與中國的雙邊貿易,但這種關係就如「從煎鍋跳進火坑」,中國有機會利用貿易壁壘繞過現有貿易協議。
Ken Hardie說:「中國在過去已經展現出與美國相似的行為,雖然中國的領導人可能不像特朗普那樣不可預測,但中國同樣會利用貿易壁壘來繞過現有的貿易協議。」
Ken亦認為,加拿大與中國未來的貿易關係只會是一種「交易型」關係,亦非過去多年與美國的歷史性合作夥伴關係。他亦澄清,最初表示支持方慧蘭是基於去年底現仼總理杜魯多還未宣布辭職,假設繼任者將來自自由黨內部;但自卡尼宣布參選後,Ken認為卡尼管理重大經濟事件的經驗,能讓他更勝任黨魁工作。
編輯:施芷珊 網編:程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