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全額資助2.4億美元在巴基斯坦港口城巿瓜達爾(Gwadar)興建的國際機場,去年10月竣工至今仍未投入使用,機場不見旅客或飛機起降,令外界質疑其真正用途。
相關報道
- 中工程隊在巴基斯坦遭炸彈襲擊6死 專家:「一帶一路」全球招恨
- 巴國中資企業車隊遇襲2死 分離武裝組織承認針對中國人
- 巴基斯坦塔利班向中國勒索「過路費」 威脅破壞「一帶一路」項目
- 巴基斯坦中國工程車隊 前往一帶一路項目途中遇襲
《美聯社》報道,新機場位於巴基斯坦最貧困且動盪的地區之一的俾路支省(Balochistan),當局盛讚該座標榜可容納40萬名旅客的機場,能為人口約9萬的瓜達爾帶來改變,然而,當地基礎設施落後,甚至未連接至全國電網,電力供應仰賴鄰國伊朗與太陽能發電,且潔淨水源短缺。
中國過去10年對俾路支省和瓜達爾大量注資,作為推動數以十億計美元計畫「中巴經濟走廊」(CPEC)的其中一環。「中巴經濟走廊」是中國「一帶一路」的關鍵和旗艦項目,而瓜達爾港是連接新疆至阿拉伯海(Arabian Sea)的重要樞紐。
建設及管理工作排除當地居民
當地政府宣稱「中巴經濟走廊」為瓜達爾創造了約2000個就業機會,但未有詳細說明「當地」指的是俾路支居民或者來自巴基斯坦其他地方的人。
專門研究中巴關係的國際關係學者哈立德(Azeem Khalid)直言,新機場是為了中國而不是為巴基斯坦或瓜達爾而建,以確保便利中國公民進入瓜達爾或俾路支省。俾路支人民黨(Balochistan Awami Party)領袖霍斯(Abdul Ghafoor Hoth)更批評,機場建設及管理工作完全排除當地居民,「瓜達爾沒有人受僱到機場工作,連保安員的職位都沒有。」
擔憂機場鄰近山區變施襲據點
當日機場完工後,巴基斯坦總理夏巴茲(Shehbaz Sharif)和中國總理李強一同出席線上的竣工儀式,李強指新機場是瓜達爾港成為地區互聯互通樞紐的關鍵設施,是「中巴經濟走廊」建設進一步走向深入的重要標誌。不過,新機場正式啟用日期一再延後,首航也不對媒體和一般民眾開放,部分原因是安全疑慮,專家擔心鄰近機場的山區地形可能成為武裝組織發動攻擊的理想據點。
隨著「中巴經濟走廊」的推動,俾路支省的分離主義運動亦進一步激化,當地武裝組織認為自身利益被剝奪,針對政府與中國工人的襲擊時有發生。為了保護中國的投資,當局在瓜達爾加強軍事部署,加設檢查站、鐵絲網、路障和瞭望塔,道路一周更有幾日隨時封閉,以便中國工人和巴基斯坦的貴賓安全通行;76歲的當地居民庫達(Khuda Bakhsh Hashim)說:「以前我們能夠自由活動,現在卻處處受限,不斷被盤查。」
哈立德指出,如果沒有採用當地勞動力、貨物或服務,「中巴經濟走廊」就不能產生涓滴效益,「巴基斯坦政府不願給俾路支人任何東西,俾路支也不願拿政府給的任何東西。」
編輯:李向陽(台北) 網編:程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