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星期日郵報》(Mail on Sunday)周日(23日)報道,該報取得一封由英國外交部中國事務副主任在上年8月,發送予駐港高級英國外交官的電郵,內容為外相林德偉(David Lammy)曾就滙豐控股凍結移英港人近100億港元(約10億鎊)的香港強積金(MPF)退休金儲蓄一事,當面質詢滙豐控股(HSBC)主席杜嘉祺(Mark Tucker),令事件上升至政府高層。
相關報道
- 英國會香港小組聽證會關注港人MPF問題 移英港媽:港府以「金融柏林圍牆」阻人離港
- 港府稱移英港人無法取MPF是「誤解」 羅傑斯批「誤導」倡英加政府向信託公司施壓
- 逾90名英國跨黨派議員聯署 促英政府助港人取回MPF
- 在加港人BNO入境提強積金被拒 香港監察促宏利永明依法放錢
- 彭定康籲解凍在英港人強積金 滙豐渣打回應受香港法律約束
英國外交部亦向《星期日郵報》確認,已聯絡香港政府提出強積金相關問題,但未透露具體細節:「我們繼續向香港政府和中國政府提出這個問題,同時已敦促她們協助移英港人盡早提取強積金,就如其他永久移居海外的香港人一樣。我們已經明確表示,這種歧視是不可接受的。」
滙豐拒絕支付退休金原因與中國政策有關
滙控就聲稱,由於中國在2021年決定「不再承認所謂的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作為旅行證件和身分證明」,因此拒絕交出港人強積金,令數以萬計的港人在移居英國時,無法提前領取強積金。
政府高層關注 滙豐面臨壓力解釋決定
報道指,在電郵曝光後,爭議已引起政府最高層級注意,滙控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之後或需要向英國國會議員解釋,為何扣起從香港逃離、試圖擺脫北京當局打壓的移英港人退休金。郵件補充,專責印太事務,曾任「香港監察」創會贊助人的外交部政務次官衛倩婷(Catherine West)表示:「希望能與該銀行進一步討論此事。」

滙豐首席法律主管曾與外交部商討解決方案
滙控集團首席法律主管Bob Hoyt與英國外交部官員在去年9月進行後續會議,討論如何解決香港強積金問題。英國國會下議院外交事務特別委員會的工黨成員Phil Brickell則敦促英國內閣官員採取行動:「(電郵)泄露將進一步向政府施加壓力,迫使其找到解決方案,讓受害者能夠取回他們的儲蓄。在英國,真正辛勤工作的人正在被不公正地剝奪自己應得的財產。」
滙豐凍結的退休金儲蓄高達98億港元
滙控扣起的MPF供款高達98億港元(約9.78億鎊)。有移英港人表示,由於滙控凍結他們的儲蓄,使他們的財務狀況陷入危機。不少在英港人組織、英國跨黨派議員都曾要求滙控撤回決定,批評相關舉措在法律上並無依據。

前港督及英國議員批評滙豐為「中共共犯」
前港督彭定康(Chris Patten)曾透過香港監察(Hong Kong Watch)發表聲明,指已獲得外國永久居留權的香港人被拒取回強積金是「政治報復」,令人憂慮。「英國國會跨黨派香港小組」主席、工黨下議院議員麥道國,更在去年的聽證會上直指,英國國民被扣起如此巨款是「國家級醜聞」(national scandal),並點名以英國為總部的滙豐銀行和渣打銀行,狠批這兩間強積金受託公司是「中共的共犯」。
編輯:施芷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