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大戰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展開東南亞國事訪問,被視為拉攏盟友之旅。習近平周二(15日)轉抵第二站馬來西亞,而事前他於當地報章發表署名文章,形容中馬兩國多年來「患難與共」,並5次稱雙方是「命運共同體」。不過,本台翻查公開數據,雖然中國是馬國最大貿易夥伴,但在馬國對外貿易方面,愈趨依賴美國且屢創新高,去年佔比達13.2%,令美國超越中國,成為馬國第二大出口國。不少分析指,馬國與大多數東盟國一樣,在美中之間關係平衡上陷於兩難,「一邊歡迎中國,一邊避免一面倒向中國」。
習近平周一(14日)先到訪越南,周二晚隨即轉抵馬來西亞,展開為期3天的訪問,最後在柬埔寨結束結束1周的行程。抵埗馬國當日上午,習近平分別在當地《星洲日報》、《星報》、《陽光日報》發表題為《讓中馬友誼之船駛向更加美好的未來》的署名文章。
文中特別提及,這次是時隔12年再次造訪馬來西亞,過去中馬雙邊貿易和戰略等關係密切,落實「一帶一路」合作,並指「中馬兩國是安危與共、榮辱與共、患難與共的命運共同體」。 當中5次以「命運共同體」形容兩國關係。
習近平到達吉隆坡國際機場時發表「書面講話」,再次重申去年與馬國首相安華(Anwar Ibrahim)已簽署「共建馬中命運共同體」的聯合聲明,而這次訪問將「就雙邊關係及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深入交換意見」,並期待進一步「深化兩國傳統友誼,增進雙方政治互信」,開啟中馬關係新的「黃金50年」。
面對美國關稅威脅中馬關係更緊密
據《馬來西亞東方日報》和《紐約時報》等外媒分析指,馬來西亞罕有為超級大國領導人的訪問目的地,習近平趁馬來西亞擔任2025年東協主席國到訪,反映中國對中馬關係的高度重視,亦對馬國「意義非凡」,有助提升其在國際舞台地位。馬國的確希望繼續提升兩國的經貿關係,但同時在美中關稅戰升溫,馬國將面臨外交考驗,須避免讓美國誤以為馬來西亞及東協「站邊」中國,以免招致更不利的對待,尤其美國關稅問題上。
就貿易關係上,據馬來西亞國家貿易促進局數字,去年該國貿易表現創歷史新高,按年升9.2%,達約6,125.5億美元。除了東協,中國連續16年成為馬來西亞最大的貿易夥伴,佔該國貿易總額為16.8%,當中主要建基於來自中國生產鏈設備、電子產品等供應、投資和轉口貿易等增長。美國則緊隨其後,佔馬國貿易總額為11.3%。美馬貿易總額按年急升29.9%,達近700億美元,創歷來新高。
馬國對美國一直保持貿易順差
值得留意的是,馬國對美國一直保持貿易順差,數據反映馬國對外出口愈趨依賴美國。去年,美國超越中國,成為馬國第二大出口國,佔比總出口額的13.2%(折合422.66 億美元),僅次於新加坡。中國跌至第3位,佔比總出口額的12.4%(折合399.3億美元)。而這勢頭延續今年首2個月,美國和中國佔比差距擴大,分別佔14.4%和11%。
馬國對中國則維持貿易逆差。去年馬國入口總額近3000億美元,首五大馬國入口國依次是中國(佔21.6%)、新加坡(12.1%)、美國(9.2%)、台灣(8%)、日本(5.1%)。外界正憂慮,隨著美國維持對中國商品加徵重稅,大量被美國市場拒之門外的廉價中國商品將更進一步湧入東南亞,令貿易逆差再擴大,衝擊當地經濟。
編輯: 溫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