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推「史上最嚴」電動車電池安全標準 必須「不起火不爆炸」

針對電動車安全問題日益受到重視,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工信部)近日發布修訂後的《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新增多項安全測試,包括熱擴散、底部撞擊等項目,動力電池必須「不起火、不爆炸」。

據《新京報》、《紅星新聞》報道,被業界稱為「史上最嚴格」的電池安全新標準將於明年7月1日起實施,主要是修訂了熱擴散測試的技術要求,由「着火、爆炸前5分鐘提供熱事件報警訊號」,改為直接要求電池在熱失控發生後必須完全「不起火、不爆炸(仍需報警)」,且煙氣不得對乘客造成傷害。

另有17項針對電池包或系統的安全測試,其中特別新增電池底部撞擊測試,模擬行駛中的車輛遇到飛石或異物撞擊,要求電池包必須在遭受直徑30毫鋼球以150焦耳能量撞擊後,仍能達到無洩漏、外殼破裂、起火或爆炸的嚴格標準,同時須滿足絕緣電阻的要求。

一輛小米SU7電動車上月底就在安徽高速公路失控撞向護欄後起火,車上3名女大學生未能逃生,不幸罹難。
一輛小米SU7電動車上月底就在安徽高速公路失控撞向護欄後起火,車上3名女大學生未能逃生,不幸罹難。 一輛小米SU7電動車上月底就在安徽高速公路失控撞向護欄後起火,車上3名女大學生未能逃生,不幸罹難。 (網上圖片)

小米SU7車禍3女大生罹難

新標準還對當前主流的超快充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耐久性要求,明確規定對於15分鐘內能將電池電量從20%充至80%的單體電池,在經過300次快速充電循環後進行外部短路測試時,亦須達到「不起火、不爆炸」的標準。

今年多宗新能源汽車碰撞起火事故引起中國民眾高度關注,一輛小米SU7電動車上月底就在安徽高速公路失控撞向護欄後起火,車上3名女大學生未能逃生,不幸罹難。

工信部表示,是次修訂為更好發揮標準對於產業的規範和引導作用,動力電池安全水平不斷提升,電動汽車新技術逐步應用,需結合產業發展形勢更新相關要求。全球最大電動汽車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則指出,汽車碰撞後不起火、不爆炸,需要車企和電池廠商共同努力來完成。

同濟大學汽車學院教授、汽車安全技術研究所所長朱西產表示,目前全球的電動車還在採用液態電解液的鋰電池,兩極之間必須依靠隔膜隔開,否則會造成短路,若因擠壓或穿刺導致隔膜破裂,內部短路就會瞬間着火,「這是所有鋰電池都存在的問題」。

編輯:李向陽(台北) 網編:程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