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對全球多國展開全面性關稅措施,其中特別針對中國,白宮先前稱最高關稅可達245%。不過,南韓周一(21日)發現,試圖透過假冒成南韓產品再出口至外國的情況有上升趨勢,當中絕大部份「假韓貨」其實是中國貨,為的是逃避美國高關稅。
南韓關稅廳表示,經過上月特別調查,發現今年第一季共查獲295億韓元(約1.62億港元)的出口商品出現原產地違規行為,故意貼上南韓製造標籤,幾乎已是去年全年的85%,其中輸往美國的商品佔97%。
大部分洗產地商品來自中國,報告說這些違規產品包括價值33億韓元(約1800萬港元)的電池正極材料(Cathode Materials),從中國進口並運往美國,卻將原產地標註為南韓;此外,今年三月南韓也從中國進口價值193億韓元(約1.06億港元)的閉路電視零件,並在南韓重新組裝,以繞過美國對中國通訊設備的限制。
南韓海關調查企劃局長李光宇說,「南韓地理位置靠近中國,我們相信有很多中國產品,透過從南韓假冒出口。」當局並相信,未來只會出現更多類似個案; 該部門已成立特別工作小組,阻止非法出口行為,並計劃制訂更具體應對措施,保護國內企業。
有指南韓此次打擊行動是為了爭取美國信任,讓自己在美國關稅上爭取協商空間。周四(24日)美韓「2+2」會議將在華盛頓舉行,美韓負責財政和貿易事務的部長級官員會共同出席。這是南韓為了爭取美國關稅優惠待遇進行的第一輪高層級談判。
編輯:李榮添 網編:程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