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人案】4前立法會議員出獄 鍾翰林:或續被國安懲教經常約見

香港47人初選案中45人罪成,當中4名前立法會議員范國威、毛孟靜、譚文豪及郭家麒刑滿於周二出獄。外界關注4人是否由「小監獄」搬到「大監獄」,或被無限期噤聲。曾接受懲教署監管令的鍾翰林向本台表示,4人出獄後或被國安及懲教經常約見,將面對更多恐懼及不確定。

被判囚4年2個月的前立法會議員范國威、毛孟靜、譚文豪及郭家麒,周二(29日)刑滿出獄。4人分別被私家車接走,警員亦在監獄外拉起橙帶,防止傳媒跟車。

對於4人是否由「小監獄」搬到「大監獄」,要否遵守監管令,外界非常關注。流亡英國的前學生動源召集人鍾翰林,因分裂國家及洗黑錢罪被判囚43個月,2023年6月5日獲釋,由於判刑時他未滿21歲,出獄後亦須遵守懲教署監管令1年。他向本台表示,早於獲釋前一星期,國安已告知他出獄後將持續約見。

懲教署監管令:每隔30日會面及不得受訪

有關懲教署監管令,鍾翰林指有多項規定:包括必須服從監管⼈員;按其指示會面;住址、工作地點或職業有變,或打算離港必須通知;須住在認可地址及從事正當工作;出獄後30日內須與監管⼈員⾸次會面,其後每30日內再會面;不得觸犯任何香港法例;不得發布或授權發布任何與被定罪罪行有關,及違反國安法的物品或電⼦訊息,或就該罪行及危害國安法公開發⾔或受訪。

相比起懲教署監管令,鍾翰林形容國安要求非常含糊,一個月內或被約見3次,每次大約一小時。他指,國安清楚其時間表,會在住所樓下等他放學回家,並以七人車載他到偏僻地方,其間要求他詳細匯報過去行蹤。國安更曾問他生活有否困難,並隨即取出500至2,000港元作酬勞,希望他成為線人,亦鼓勵他到中國升讀大學。

鍾翰林:出獄後半年不想外出怕連累他人

至於出獄後的生活,對鍾翰林來說並不易過。面對國安無所不在的監控,他直言有半年時間不想外出:「經常覺得好像有人跟着我、望着我」。他憶述,首次被國安拘捕時,被數名健碩男警壓低並帶到後樓梯,猶有餘悸:「會否有一天我外出又被拘捕?我害怕,不敢外出,好害怕再次連累朋友及伴侶」。他不敢將負面情緒告訴他人,只能默默承受,亦飽受失眠困擾。他坦言:「出獄前覺得,如果可留在香港,就盡量留低,看看有甚麼可做,即使再坐監都無所謂,但(出獄後)自己都顧不好自己。」他遂決定流亡英國,尋求政治庇護。

作為過來人,鍾翰林相信4名剛出獄的前立法會議員,將面對更多恐懼及不確定。他慨歎:「相信大家都有心理準備,雖然很煎熬,但要盡量找方法面對。這刻無論在香港還是海外,實際做到的事或不多,但至少可以生存,繼續認識同路人。有一日時機到,我們可以再走出來,但我們要忍耐到這一刻。」每當感到疲累乏力時,他會重溫2019年反送中的相及影片:「讓自己記起,為何要承受這一切,當刻的自己是如何」。

至於4名前立法會議員是否要接受懲教署監管令,本台向懲教署查詢,僅獲回覆指「本署不評論個別在囚人士釋放後的監管事宜」。

編輯:李榮添 網編:程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