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不靠中国 对印太出口金额年增60%

立陶宛外长兰茨贝尔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10日发推文指出,中国的施压胁迫反而刺激立陶宛致力让出口市场多元化并改变出口结构;今年前6个月,立陶宛产品对印太区域的出口总额比去年同期成长约60%。

兰茨贝尔吉斯指出,产自立陶宛的货品在今年1至6月出口至10个印太区域国家的总额,超过去年同期对中国出口总额4倍多,这就是政府努力奏效的最好例证。立陶宛外交部指出,这10个印太区域国家包括澳大利亚、日本、印度、南韩、新加坡、印尼、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和台湾。

立陶宛交通及通讯部政务次长爱格涅(Agne Vaiciukeviciute)访问团11日刚结束在台湾的访问,她8月7日率官员及产业代表访问台湾,参访了台中港、高雄港及电动车辆产业等,聚焦未来与台湾的海运和空运合作。

立陶宛去年退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后,即呼吁参与机制的相关国家以“欧盟”为单位与中国互动,避免遭中国分化、各个击破。

立陶宛执政联盟多次指出,该机制并未给立陶宛带来显著实质利益,反而让中国有机会操作影响力,且中方往往仅对港口等具战略重要性的基础设施有兴趣,对国家安全构成风险。

根据台湾中央社报道,继立陶宛去年5月正式宣布退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后,拉脱维亚外交部11日表示,考量当前的外交和贸易政策优先事项,决定停止参加中国与中东欧的合作机制。爱沙尼亚外交部11日也宣布退出,此机制在扣除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后,仍有14个中东欧国家参加。

同样继立陶宛后,拉脱维亚也开始较以往积极拓展在亚太区域的活动。拉脱维亚外长林克维奇斯(Edgars Rinkēvičs)正在新西兰进行访问,他此前访问了澳大利亚,并为在澳大利亚新设的大使馆正式揭幕。

立陶宛去年已在澳大利亚新设大使馆,立陶宛政府致力发展与印太区域的连结,在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新设大使馆之外,在台湾的经贸办事处预定于9月揭牌。

责编 陈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