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着名作家倪匡及导演罗启锐近日离世。消息传出后,两岸三地民众纷纷悼念,形容两人以科幻小说和港产片,让全球华人找到文化认同,堪称是「东方之珠」和「东方荷里活」的重要贡献。其中倪匡一生「反共」,他死后仍然引来不少大陆网民到他的微博留言,缅怀及感激他所写下的作品。
相反,近日有香港歌星因政治立场及言行而受中港网民抨击。香港歌手林二汶在主权移交25周年,推出爱国情怀歌《中华.颂》贺七一回归,并自称一直对国乐有浓厚兴趣。不过,不是所有大陆民众都表达欣赏之情;而歌手张学友近日接受央视访问拍片贺回归时,因为一句「香港加油」,以及无提「祖国」而被大陆民众声讨,质疑是否爱国。
值得思考的是,为何倪匡及罗启锐能够不限地域受中港民众爱戴,而现代歌手轻易因为言行而遭到唾弃?
倪匡生前好友、香港着名作家陶杰周一(4日)对本台指,中国人不是一辈子为了追求GDP,在衣食温饱后,就要追求精神生活,而倪匡及罗启锐的作品,正反映人心所向。
陶杰又称,倪匡对于世界、中国、香港政治的看法,引起很多香港人的共鸣,尤其是对70、80年代的回忆,而他的作品不但受港人喜爱,亦因为大陆民众能够在网上看到倪匡的书,亦令他受到中国民间热烈欢迎。陶杰说:「大陆民众喜欢他的小说,都有很多人贊同他的反共立场,他们不能在大陆直接表达政治观点,唯有借追捧倪匡而有一种抒发。」
陶杰认为,张学友面对的抨击未必是代表整个大陆市场的歌迷,可能只是一小部分,亦可能有政治组织或网络水军的参与。这是香港歌星进入中国市场时,经常遇到一个现象,反映「中国市场没有免费午餐,你一定要付出政治代价。」
陶杰说:「他们例如林二汶,她作的歌或唱的歌,那种带有民族主义色彩的动机是太明显,不但香港,中国的歌迷都知道她想挣人民币,是想取悦市场,多于真的对中国有感情,所以这些动机那麽明显,中国的观众或歌迷都看得出,当是一场戏,当她是做戏,但是做戏这种层次太低。」
记者 董书悦 责编 温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