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宠潮(上)《哪咤2》为土拨鼠挖了什么坑?|绿色情报员

随着动画电影《哪咤2》的票房在中国开高疯走,片中哪咤收服的土拨鼠成为异宠圈炙手可热的新宠,宠物商机背后却涉及盗捕、走私的黑色链条,从环境生态到公共卫生被挖出暗坑。

尽管中国经济持续下行,宠物产业依然逆势增长,《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2024年城镇(犬猫)消费市场规模增长7.5%,达到人民币3,002亿元,饲养异宠的人群持续上升,鼠类是新兴增长点之一。今年在《哪咤2》的话题加持下,土拨鼠异军突起,火爆摇身为电商平台的“网红”商品。

土拨鼠窜红异宠界

由中国绿发会、反盗猎重案组、北京草原之盟等环境组织和志愿者团队发起的“电商无野行动”,日前针对拼多多平台展开调查,截至3月1日,该平台共有27个商家售卖土拨鼠,单只售价从人民币362元至3,500元不等,当中有17个商家标注销量,共卖出1,796只土拨鼠,而且有近万人“想拼”。

这只是冰山一角,淘宝、京东、闲鱼、抖音、快手等平台都可见鼠辈横行,商家打出“哪咤同款小宠物”“家庭萌宠”“亲人可爱”“带我回家”等字眼,甚至帮土拨鼠穿戴衣帽扮萌,还有博主趁势推出土拨鼠吃播秀,台湾也有网民在社交平台询问哪里买土拨鼠,跟风效应一路由内地吹向海外市场。

土拨鼠是旱獭和草原犬鼠的俗称,《哪咤2》中的土拨鼠原型为旱獭。台湾爱鼠协会理事长张胜鬘指出,中国有4种旱獭(喜马拉雅旱獭、蒙古旱獭、灰旱獭和长尾旱獭),主要分布于西部和北部的温带地区。电商平台常存在品种混淆不清、来源不明等问题,在电影带动饲养热潮下,如果缺乏有效监管机制的话,不但容易让野生动物流入市场,也会增加弃养和公共卫生风险。

喜马拉雅旱獭 土拨鼠
喜马拉雅旱獭分布于青藏高原和周边山区,日前有中国网友网购土拨鼠,到手发现疑似喜马拉雅旱獭。 喜马拉雅旱獭分布于青藏高原和周边山区,日前有中国网友网购土拨鼠,到手发现疑似喜马拉雅旱獭。 (OINDREE MUKHERJEE/AFP)

各种乱象接连浮出台面,中国网民在小红书发帖,疑似在电商平台买到患病的野生旱獭;近日上海小区还出现旱獭啃咬小菜园内的蔬菜、空调外机线路,怀疑是被饲主退坑、放生。

长期关注异宠议题的台湾防止虐待动物协会执行长姜怡如表示,流行文化呈现可爱或英勇动物的角色,引发了特定宠物品种的饲养潮之外,现在网络上也常见网红饲养特殊物种,为了炫富或增加点阅率,许多动物甚至被拟人化,导致牠们被合理化作为宠物。其实把野生动物当成宠物是一种虐待行为,因为很多物种并没有被人类驯化,不适合生活在人工圈养环境。

挖洞高手难成宠鼠

从生态习性来看,家养能“收”得了旱獭吗?张胜鬘指出,旱獭是高度社会化的野生动物,通常以家族为单位群居,而且牠们会建立一个非常复杂的地底洞穴系统来适应当地环境,野外的洞穴系统有数百平方公尺的基本深度和广度,人工圈养很难复刻这样的环境条件。

旱獭
旱獭喜欢群居,以家庭为单位,形成稳定的群落结构。(台湾爱鼠协会提供) 旱獭喜欢群居,以家庭为单位,形成稳定的群落结构。 (台湾爱鼠协会提供)

“一般家庭不但没有办法满足旱獭的需求,甚至是专业场所、动物园都无法提供足够的空间,让牠们展现自然的行为。”姜怡如进一步说,“旱獭还会冬眠,自然栖地大多是比较干燥的环境,以台湾来说气候潮湿,温度、湿度条件也会影响动物的健康状况。”

在不当饲养的情况下,旱獭不免出现压力反应。张胜鬘说,旱獭并没有强烈的攻击性,然而当受到惊吓或紧迫,牠可能会示威、用牙齿来自卫。此外,一如其他野生动物常见的刻板行为,牠会出现过度理毛、咬烂自己的皮肤或扯下皮毛,以及啃咬家具等状况;如果喂食不当的话,也会造成牠的牙齿过度生长,进而影响进食和健康。

疫病传播高风险

旱獭被推坑当异宠,人畜共通传染病也难免被拉下坑。近年来,中国的鼠疫疫源地面积不断扩大,2009年鼠疫疫源县(市、区、旗)有296个,到了2017年底已经高达319个,局部地区的疫情从未间断,旱獭被视为元凶之一。

土拨鼠
土拨鼠是人畜共通传染病的高风险物种 土拨鼠是人畜共通传染病的高风险物种。 (KAREN BLEIER/AFP)

张胜鬘表示,旱獭是鼠疫耶尔森菌的自然宿主,寄生在牠身上的跳蚤也是主要传播媒介,中国和蒙古国一直有利用旱獭的情形,例如猎捕、食用旱獭,或是取皮,连带加剧了鼠疫的传播。当地的监测调查显示,高达20%的旱獭野外个体携带鼠疫耶尔森菌,这些地方都有实际案例因为接触或利用旱獭,导致感染鼠疫。

不只鼠疫,旱獭可能携带的病原种类相当多。张胜鬘说明,旱獭可能感染土拉杆菌,再透过跳蚤或蜱虫叮咬传染给人类,中国就曾传出病例,而莱姆病和汉他病毒也可透过旱獭来传播。此外,2003年美国爆发猴痘疫情,草原犬鼠、非洲巨颊囊鼠等啮齿类动物都染病,所以旱獭也不能排除可能传播猴痘病毒。

人工养殖话术和雷区

放眼中国电商平台的旱獭售卖话术,商家强调“养殖场直销”“包活包健康”“防疫齐全”,消弭疫病疑虑。“电商无野行动”的调查也发现,部分商家以“养殖基地”为名掩人耳目,他们呼吁相关单位核查这些商家是否持有合法的人工繁育许可证,下架违规链接,并对违法售卖旱獭的商家立案调查。

旱獭售卖
中国电商平台的旱獭售卖常以养殖场掩人耳目,合法性有待审核。 中国电商平台的旱獭售卖常以养殖场掩人耳目,合法性有待审核。 (网络照片)

“如果没有国家监管,或是有公信力的证书或程序,我们没有办法相信网路商家的说法。”张胜鬘提醒,“在中国旱獭是实验动物的一种,在实验动物供给上会有比较高规格的人工饲养环境,但是即使在那样的环境,我们都不能保证没有鼠疫入侵,因为它可能有半开放的状况。至于宠物业没有那么高规格的人为饲养,风险就更高了。”

她进一步说,旱獭还不是普遍流通的宠物,人工繁殖的门槛较高,技术也不成熟,加上牠们有冬眠的习性,在人工环境下比较难稳定繁殖,所以市面上买到的旱獭很大一部分是野外捕捉来的。

残酷的黑色链条

“我命由我不由天”,这是哪咤在片中的金句。不过,从旱獭盗猎到走私链条,不论是野生动物或人类都被推向无法掌控的险境。

姜怡如指出,宠物市场、传统中医药、皮草市场需求都会刺激野外捕捉和走私活动,同时造成部分野生动物数量下降,这已经被大量的国际调查和研究证实。以蒙古为例,非法野生动物贸易已经使得旱獭濒临灭绝,根据相关报道,2015年蒙古有多达85万只旱獭被猎杀,严重影响野外族群和生态平衡。

“捕捉旱獭会使用各种非法陷阱、毒饵,甚至用不人道的烟熏洞穴极端手法,造成旱獭很大的伤亡,甚至可能连带伤害到其他野生动物。”张胜鬘说明,“其实旱獭扮演重要的生态工程师角色,对当地生态系统来说,牠们的掘洞行为是重要的自然机制。中国部分地方也曾因为大量捕杀旱獭,导致鼠疫自然调节机制被破坏,反而造成跳蚤和病原体扩散,引发生态连锁效应。”

旱獭
旱獭在草原生态系统扮演重要角色,过度猎捕会扰乱生态平衡。 旱獭在草原生态系统扮演重要角色,过度猎捕会扰乱生态平衡。 (台湾爱鼠协会提供)

非法走私也暗藏隐患,张胜鬘指出,运输过程可能有大量死亡问题,过往纪录推测死亡率超过5成,对走私贩来说,这些货品死了丢掉就好,活下来再拿去卖,对动物却是一场灾难。除了动物受害之外,人类也把自己暴露在走私动物的传染病风险当中,目前旱獭已知带有多种病原体,走私缺乏检疫程序,对公共卫生构成重大潜在威胁。

异宠教育迫在眉睫

异宠打中新世代追求新潮和个性的心态,中国宠物消费报告显示,异宠饲养人群以“95后”(1995年后出生)为主。张胜鬘认为,这是一种新现象,因为网路上有大量的动物影片,但是这些画面往往着眼动物的萌样,而没有深入去探讨背后可能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很多人饲养野生动物到最后弃养,或是不断转手,因为野生动物买来不便宜,所以动物保护观念建立和教育有其迫切性,否则大家只剩下消费行为。

“前阵子新北市动保处收到一只黑尾土拨鼠,很多人跑去认养。”她忧心提起台湾的跟风潮,“这也让人担心可能会不断转手。”

姜怡如感叹说,很多人养了异宠之后才发现动物的特性或习性,或者牠可能出现一些攻击性,因为很难互动就直接被关在小笼子里,有些动物因为被关太久而出现异常行为,这是一个很残忍的过程,如果没有提升动物保护意识和教育,这个问题很难被解决。

责编:陈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