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前,新华社播报了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人在海关总署领导干部会议上宣布中央决定由孙梅君任海关总署党委书记的消息,从而结束了该部门长达40天的群“龙”无首局面。
40天前的北京时间2024年12月11日22点,中国海关总署官网突然发布一则《讣告》,全文如下:“2024年12月10日,中共海关总署党委书记、署长俞建华同志因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不幸离世,享年63岁。”
最早跟进这一消息的外界媒体之一法广以《俞建华猝死 网传疑涉高层内斗“饮弹自尽”》为报道标题,说是中共二十大中央委员、海关总署署长俞建华于当地时间 10 日晚间在自己的办公室突然离世,台媒指中国官方与网络上流传的说法有非常大的差异,许多网友认为其中肯定有“隐情”。有网传疑是“饮弹自尽” ……。
驻台湾的知名日本媒体人矢板明夫在美国之音“说三道四”,认为俞建华猝逝被认为自杀的可能性大。从他死亡的方式,可以推测出他想保住自己的后台,可以看出习近平的反腐运动没有效果,新一轮的权力斗争,正开始白热化……。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组也是赶在第一时间发表的《海关总署署长俞建华因突发病离世 传被中纪委约谈翌日饮弹自尽》一文介绍说:大陆《财新网》报道,俞建华离世颇为突然,俞建华周二(2024年12月10日)在海关总署与吉林省委书记黄强、省长胡玉亭工作会谈,他在本月2日和3日亦有出席活动。吉林的官媒周二也发布了一则消息报道有关工作会谈,文章引述吉林领导表示,将以更大力度支持长春海关工作等。惟吉林各官媒其后将有关文章紧急下架,转发的新闻网站也全面移除,目前有关报道已消失在大陆的互联网上。据知《吉林日报》纸媒已经印发,相关报道被放在头版,但网上的相关报道已不予以显示。
提醒一下,自由亚洲电台网络版的编辑特别为这篇报道配发了《吉林日报》(去年)12月11日头版的彩色网页版全版照片。该版的头条是《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头条下方就是《……省委书记黄强省长胡玉亭与海关总署署长俞建华举行工作会谈》,内文是:“本报 12 月 10 日讯 (记者黄鹭) 今天, 省委书记黄强,省委副书记、省长胡玉亭与海关总署署长、党委书记俞建华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谈……。海关总署政治部主任、党委委员吕伟红,省领导李伟、杨安娣参加会谈。”
为慎重起见,笔者开始撰写本文时特别核查了吉林日报网和吉林省政府官网,吉林日报每日的网页版轻易可以搜寻到,其中去年12月11日的各版都还以PTF形式存在,但在文字版上搜寻不到黄强和胡玉亭与俞建华会谈的消息。而吉林省政府官网中的“省长胡玉亭报道集“中,收录了去年2月11日《黄强胡玉亭会见中国建筑集团董事长郑学选总经理文兵》的消息,但此前一天的《黄强胡玉亭与海关总署署长俞建华工作会谈》的消息却不见了。
笔者接着又上中国海关总署官网查核,也找不到俞建华12月10日与吉林省党政首长会谈的消息,但此前俞建华各类活动的消息都还被保留。
正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人若反常必有刀”!我们外界无法判断在吉林省自己的官方网站上删除该省委书记和省长在俞建华突然“离世”的前几个小时曾与他会谈的相关文字报道,是黄强、胡玉亭的自作主张,还是请示中央有关部门的结果,反正这一作法是与海关总署同步的。
记得前年7月25日中共官方由全国人大出面免去秦刚的外长职务后,中国外交部官网抢在第一时间全面删除了秦刚的资讯。3天之后,该网站虽然恢复了秦刚“失踪”之前活动内容的历史记录,但该网站上的“历任外交部长名单“上居然没有秦刚。
日后,秦刚被安排以“主动辞职”的方式离开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目的显然是要证明其所犯错误”并不严重”,但外交部网站还是“将错就错“,一直都没把秦刚的名字恢复到“历任外交部长名单”中。
笔者又好奇地到人民网的“中国外交人物库”的子栏目“历任外交部长副部长和部长助理”中查寻,居然是和外交部网站同步,硬是删除了秦刚的名字和照片。
对比之下,只有百度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词条仍然保持客观,其“历任外交部长”栏目中将秦刚与其他历任外交部长同样处理,介绍了任职时间并配发照片。
那么假如中共海关总署官网上有“历任署长名单”栏目的话,俞建华的名字是否会因为他的“离世”而消失呢?
不过呢,既使没有吉林省官媒与海关总署官网对俞建华“离世”当天还曾与吉林省党政首长会谈一事的“欲盖弥彰”,也不需要以所谓“网传”内容佐证,我们仅仅凭中共当局对俞建华“离世”的处理方式,就也可以断定俞建华之死是因自我了断,而不是“因突发疾病”。海关总署官网上的“讣告”中的那句“经抢救无效”到有可能是真的,因为俞建华的自我了断无论采用的是哪种方式,只要是在奄奄一息之际被发现,抢救过程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知道,中共政权自邓小平时代废除了领导干部终身制之后,各级官员病逝在“领导岗位上”的情况就越来越少。习近平上台之前先后有正国级的黄菊和副国级的谢非在任内去世。而在正省部级、当届中央委员任内去世的最知名、最典型例子,当属习近平当时在福建省委的顶头上司宋德福。
2007年09月20日,包括《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在内的中共各大央媒统一刊发新华社9月19日的通稿:“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副组长、福建省委原书记宋德福同志,于9月13日在京病逝,享年61岁。宋德福的遗体19日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宋德福是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委员。”
通稿中列出的“宋德福病重期间和逝世后……分别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的名单,包括了胡锦涛、江泽民、以及当时在任的所有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治局委员及其他副国级领导人,还有所有在任的中央军委委员。真可谓“哀荣倍至”。
为什么会给一个在任内病逝的正省部级官员以相当于副国级官员去世的治丧规格呢?就是因为这位宋德福病逝前已经是江泽民和胡锦涛,以及整个党的高级领导层内都有高度共识的胡锦涛总书记职务的接班人选。
去年12月25日,墙内搜狐网发表《宋德福同志的英年早逝,至少影响了中国近三十年的政局》一文。此时距宋德福先生病逝已经17年多了,自然令人感觉十分突兀。 不过,有心的读者一眼就能看出搜狐编辑部的“别有用心”。虽然文章内容仅仅就是对宋德福的歌颂和怀念,但关键的关键是文章标题中的后半句“至少影响了中国近三十年的政局”。
显然,文章作者就是在感慨如果不是宋德福的英年早逝,就根本不可能有习近平的接班……。
话题扯远了。现在“言归正传”。
自习近平上台之后,中共政权在任内亡故的副省部级以上官员中,确实是因病去世的比例较小,而突然“离世”的官员则越来越多。想知道笔者为什么要把“离世”二字打上引号,请读完本文的后半部分。
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自习近平上台的中共十八大之后,在任内病世、“离世”的副省部级以上官员有好几十位,本文只能举出其中的几位当届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以及中纪委委员,包括:十八届中央委员(由候补委员递补),时任海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志荣;十九届中央委员,时任澳门中联办主任郑晓松;十九届中央委员,时任国务院应急管理部部长王玉普;十九届中央候补委员,时任重庆市委副书记任学锋;十九届中央候补委员,时任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官庆(华春莹之夫?);十九届中纪委委员,时任天津市市长廖国勋。
最后一个就是二十届中央委员,时任海关总署署长俞建华。
下面逐一介绍并对比中共官方对如上几人死讯的通报方式。
2016年09月2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以《陈志荣同志遗体送别仪式在海口举行》为题报道说:“十八届中央委员、海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志荣同志遗体送别仪式,今天上午在海口举行。全省各界千余人怀着沉痛的心情,向陈志荣同志作最后的告别。陈志荣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8月28日12时在北京逝世,享年58岁(生平和身后评价从略)。”
报道中还说:“陈志荣同志逝世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后续名单从略)对陈志荣同志逝世表示悼念,对其家属表示慰问……。陈志荣同志住院治疗期间,中央和省领导曾多次前往或委托他人到医院看望,并要求有关部门想方设法给予治疗和抢救。“
2019年11月3日晚23时,重庆官方媒体华龙网刊发消息称,“据重庆市任学锋同志治丧工作小组消息,中共重庆市委副书记任学锋同志近日因病医治无效,不幸离世,享年54岁”。
说明:该“讣告”全文只有79字。不但中共央媒体从未报道,重庆地方也未将此消息刊登于纸面媒体。地方电视台也未予报道。日后任学锋的遗体告别式是在北京市昌平殡仪馆而不是八宝山殡仪馆举行,而报道这一消息的中共外宣媒体《星岛日报》引述消息人士称“任学锋是因跳楼自杀,送院抢救无效,于10月31日在北京逝世”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20年3月18日刊登讣告,引述新华社当日消息:“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党组书记,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官庆同志,于2020年3月6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55岁。官庆同志病重期间和逝世后,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 官庆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此前两天,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官网刊登的消息称官庆是2020年3月6日因脑癌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根据家属(华春莹?)意愿,丧事从简,未举行送别仪式。
2021年1月18日的《人民日报》刊登新华社2020年12月14日消息:应急管理部部长、党委副书记王玉普同志,于2020年12月8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天津逝世,享年64岁。王玉普同志病重期间和逝世后,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王玉普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第十八届、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2022年4月28日傍晚,天津日报微信公众号突然发布消息:据天津市廖国勋同志治丧工作小组消息,4月27日,中共天津市委副书记、市长廖国勋同志因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不幸离世,享年59岁。
此后,不但中共央级官媒全部都对堂堂直辖市长突然亡故的消息装聋作哑,天津地方也没有在纸面媒体上刊登此讯。
几天后,大外宣星岛日报刊登《天津市长“非正常死亡”》一文,说是财新网引述天津官场人士透露,廖国勋去世“非常突然”,意味深长。2019年10月,重庆市委副书记任学锋在北京堕楼身亡,官方也是以“重庆市任学锋同志治丧工作小组”发布消息,称任“因病医治无效,不幸离世,享年54岁”,与廖国勋的讣告非常接近。最为蹊跷的是,天津官方对于市长之死“冷处理”。除了市政府官网删掉市长资料,29日的《天津日报》竟然只字不提廖国勋去世。
比较一下如上所引内容就不难发现,凡是在任内突传死讯的中共副省部级以上官员,比如陈志荣、刘玉普,只要确系“因病“,首先是新华社、人民日报系等一级央媒会正式发布消息并配发加黑框照片,其次是都统一使用表示尊重和悼念的”逝世“字样而绝对不会使用”离世”二字轻描淡写。反之,凡是在任内自寻短见的副省部级以上官员,首先是央媒对其死讯不予报道,其次是只由逝者所在单位为其发布的“讣告”中,一律不得使用“逝世”二字表示尊重,只能使用“离世”二字以体现淡化处理之意。但允许以“不幸”为前缀。
另外就是,凡是“离世”的中共官员,其生前供职单位是不能为其举办官方悼念活动的。
更多的比较和分析内容,留待本专栏下篇文章介绍。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