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云涌归何处? ——关于特朗普与普京通话的美俄乌欧中互动 | 中国透视

中俄趋美国:先到为王

1、中俄的暗中竞争

半年前的2024年8月8日,中俄正在热络联手对抗美国和西方,北京是俄国侵乌的决定性支持者。当时我们在《中国透视》节目里就提到:

“虽然当今世界美欧日澳等(G7)民主国家与中俄朝伊轴心国家两大阵营的对立已经显而易见,但是两阵营的划分并非凝固不变天长地久,它时时处于重组与流变之中。因为各国大多数人仍能看出全球潮流之所趋。就连现在与美国为敌的中俄两国的政治菁英,当历史的转折点隐隐浮现时,在生死攸关的利益盘算下,它们将会在地下暗中比赛,看谁能先与美帝握手。普京和习近平在赛跑,看谁能先获得特朗普信任、第一个接过合作的橄榄枝。因为届时的游戏规则是:先到为王。“

俄罗斯侵犯乌克兰持续3年,造成数十万人死亡。最近,情势突变,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上周宣布,他已与乌克兰和俄罗斯方面通话,并计划启动和平进程。由于事前没有知会乌克兰与欧洲盟国,特朗普的宣布在乌克兰,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及乌克兰的欧洲盟友内,激起了轩然大波。

这表明,中俄之间的竞争已现结果,俄国看来现在已经先到为王,特朗普选择了俄国。

特朗普的俄罗斯情结其实不少观察者在他第一任期就注意到了,不应是意外。但是为什么这次引发如此巨大的反响和焦虑?而两周之前他刚上任时还对俄国说了一些强硬话语,为何很快改口了?

2、何以普京胜出?

特朗普的选择并不令人意外。

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实施联俄抗共(北京)战略,甚至应当说是理固其然,势所必至。无论从三强(美中俄)博弈的固有逻辑,无论从地缘政治,还是从意识形态,无论从文化传统,还是从信仰体系,联俄抗共都是顺理成章之势。因为目前的阵营对峙与上次冷战不同处在于,轴心阵营里老大与老二的位置发生了互换。俄国(前苏联的主体)成了轴心国里的老二。而三方(美-苏-中 或者 美-中-俄)博弈的逻辑永远是最强者将与第三者联手,打击并歼灭次强者(过去是苏联,现在是中共)。因此,尽管当下俄国因为致命的判断失误发动侵乌战争而陷入泥沼成为美国欧洲的直接的迫在眉睫的威胁,但俄侵乌已三年,美国西方的调门愈来愈强调中共是对世界秩序的最大威胁,它既有意愿也有能力挑战二战之后形成的国际主流秩序。所以,北京成为头号敌手。

但是,在普京2022年2月24日公然侵略主权国家乌克兰后,在全球几乎是千夫所指人神共愤。因为它不仅践踏联合国宪章,同时也撕毁了1994年的有关各国签署的布达佩斯安全保障备忘录。而美国是其中最主要的担保国。(1994年12月5日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的欧安组织会议上签署的三项基本相同的政治协议,旨在为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乌克兰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提供安全保证。这三份备忘录最初由三个核大国签署:俄罗斯、美国和英国)。若在此时认可撕毁协议的普京,是双重背信弃义。如果纵容普京,使他相信侵略不仅不会受到惩罚,而且会赢得利益,那么,整个欧洲都将处于危险之中,台湾也岌岌可危了。

政治信用是一个国家在文明世界的立国之本。

避免两线作战,集中美国的力量对付世界秩序最大最危险的破坏者中共,是一个看来似乎合理的解释。

然而,乌克兰、台湾,是必须二者只居其一的问题吗?恐怕不是。

从北约过去发布的军事实力报告看,如果在紧急历史关头有必要的话,美国与英国、欧盟、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民主国家仍然有实力同时赢得两场战争(原说的是两场半战争)。

因此,以北约的实力,如果有抵抗的坚强意志,它们完全可以同时战胜中俄两个轴心国,同时护卫台湾与乌克兰。

3、美国何以调整战略重心?

我们多次强调过,当下的中共,是既有意愿也有能力挑战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唯一轴心国家。美国把主要注意力转向印太地区,是有充分依据的。对于特朗普这样一位经济盈利至上的高度现实主义政治家,更是如此。

当然从地缘政治现实看,美欧重新分工是必须的。 美国把战略重心从欧洲转向印太地区转向共产中国是其国家利益的体现和世界历史的趋势。

但美欧隔离则是不必要的,相似价值观国家结盟仍是重要的。

而美国,在事实上目前也加强了对中共的压力。

美国国务卿卢比奥已经在巴拿马拿下一城,迫使巴拿马在运河的管理上按照美国的要求去做,并退出一带一路。下一步,是要把中国的势力赶出南美。再次,特朗普本人与日本首相石破茂的联合声明,美日韩外长在慕尼黑会见的共同声明,都表示支持台湾有意义参与国际政治,反对“中国以武力或胁迫方式片面改变现状”,这实际上延续了拜登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一贯立场。美国国务院网站日前也删除了“不支持台独”的表述,并继续派军舰穿越台湾海峡。第四,支持菲律宾挑战中国的南中国海主张。所有这些拜登政府时期的对华压力,只增不减。

因此,在俄乌战争问题上,欧洲国家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付出更高的代价,是题中应有之义。

但特朗普总统常强调俄乌战争不该发生,如果他2022年在位,就不会发生。前些年,普京对此说法沉默,不着一词。最近,普京赞同了这一说法。当然,绝大多数人都同意该战争确实不应发生。但事实上它发生了。其责在谁?谁发动了战争,谁侵略了谁?这一点不容含糊。

此外,在谈判之前就亮出自己的底牌(如乌克兰不入北约,不回到2014年前控制状态),没有提及库尔斯克地区等等,这些恐怕都难说是高度的谈判智慧。

4、欧洲需要被电击,欧洲需要21世纪的丘吉尔

客观而言,过去欧洲是雷声大,雨点小,在实质性援乌方面做得远远不够。

欧洲其实是有其不容低估的实力的。

诚如欧盟主席冯德莱恩所言:开战前欧洲的经济是俄罗斯17倍,三年后欧洲经济是俄罗斯的115倍;欧洲军工在开战前是俄罗斯7倍,如今是俄罗斯的33倍……此外,欧洲的科技创新能力是俄罗斯的75倍,人口是俄罗斯的4倍,而且还有两个五常国家,如此强大的力量却偏偏患上了“恐俄症”,80年来将自己置身于美国的羽翼下。

这是说不过去的。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2月15日呼吁建立一支欧洲军队,他认为欧洲大陆不能再依赖华盛顿。美欧之间的分歧已然深化。

不过,话说回来,这次特朗普震撼如果能使欧洲加上英国象日本一样有出息,扛住了,美国从欧洲的部分撤退或许能让全球秩序更加公平,更加稳固,更加平衡。

外事不决看英国

受法国总统邀请,德国、英国、意大利、波兰、西班牙、荷兰、丹麦等国领袖都参加了2月17 日欧洲领袖的紧急峰会。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英国首相史塔默、德国总理萧兹(Olaf Scholz)、波兰总理图斯克(Donald Tusk)、北约秘书长吕特(Mark Rutte),丹麦首相梅特.弗雷德里克森、意大利总理梅洛尼(Giorgia Meloni)、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荷兰首相斯霍夫、欧洲联盟执行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欧盟理事会主席柯斯塔(Antonio Costa)出席了这次巴黎峰会。

近日来,欧洲各国反应强烈,欧盟领导人频频发表声明,表示决心支持乌克兰战斗到底。欧洲各国也在筹备召开会议,商讨如何在排除美国的情况下介入乌克兰战争。整个欧洲斗志昂扬,满血复活。激活欧洲似乎成为此次通话事件的副产品。

其中,英国首相史塔默(Keir Starmer)的表现最为突出,可圈可点。

史塔默在2月16日表示,如果有必要,他准备向乌克兰派遣军队。史塔默强调,他不会轻易做出让英军身处险境的决定,但稳定乌克兰对于遏制俄罗斯的进一步侵略至关重要。

这再次体现了近代以来,英国在重大历史关头的历史智慧和勇气。丘吉尔先生是其最高典范。

土耳其的奠基者凯末尔,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为后代们留下了这样的智慧箴言:

“倘若未来在全球舞台上我们面临抉择,务必记得要站在英国这一边,他们在处理国际事务上的抉择之智,无人能及。”

纵观英国的决策史,可以说在大英帝国没解体时,英国的大部分战争都赢了;大英帝国解体后,英国参与的战争每次基本上也是胜利者。

特别是离我们最近的一战、二战、冷战。英国美国,加上其他价值观相同或相近的盟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都站在了胜利的一方,塑造了当代世界的格局。

俄乌战争也一样。

2022年2月24日,普京突然对乌克兰发起了侵略战争。乌克兰岌岌可危。

事发当天,泽连斯基向100多个国家打了求助电话,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帮助乌克兰。

在美、德、法等国面前,他们以为,俄罗斯的雷霆万钧之势已经占了先机,这样的局势已难以扭转,纷纷建议泽连斯基暂时撤离至利沃夫,并在波兰建立流亡政府。

然而,在这关键时刻,英国首相约翰逊致电泽连斯基,坚定地说:“挺住,援助很快就会到来。”正是得益于英国皇家空军运输队及时送达的几千枚反坦克便携导弹,乌克兰得以有效阻挡了俄罗斯庞大的装甲纵队,为保卫国家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北京企图横插一脚

自传出特朗普和普京通话的消息后,2月13日,《华尔街日报》引述华盛顿和北京的知情人士消息称,习近平中共试图介入美俄会谈,他们通过中间人向特朗普团队提出建议,希望安排特朗普和普京在中国会晤,并在最终停火后,派中共军队参与联合国维和事宜。

算盘打得很漂亮。可是,大家看特朗普和普京最近通话,称首次会面可能“很快”就会在沙特阿拉伯举行。很明显,特朗普和普京都没接受中南海递上来的热脸蛋。习近平被晾在一边了。

美俄一旦和解,对中共的政治后果可想而知。

最近,在慕尼黑会议上,王毅向欧盟大献殷勤,企图联欧抗美,能否有所成效,当拭目以待。

现在,一切都在过程中,尤其是特朗普时代,变数很大,目前尚难做出判断。

情势正在演变

目前国际社会最担心的是,乌克兰可能会成为牺牲品,赔上土地。或者乌克兰只有接受特朗普和普京谈判的结果。

但是,目前远不是终局,每天都在变化。

美国国务卿卢比奥(Marco Rubio)日前指称,乌克兰及欧洲国家将参与任何结束战争的“真正谈判”

卢比奥说:“如果是真正的谈判,……乌克兰就必须参与其中,因为他们是被入侵的国家,欧洲人也必须参与其中,因为他们对普京和俄罗斯也实施了制裁,他们为这项努力做出了贡献。”

而两天前,特朗普任命的俄乌问题特使凯洛格(Keith Kellogg)还暗示,乌克兰及欧洲领袖在谈判中可能不会有太多发言权。

摆在桌面上的选项

综合各方观察家设想的发展情况,以下几种被谈得比较多:

一、中共曾提出的:由美俄共三方谈判解决乌克兰问题。这个方案各方无人理睬,中共悻悻而归。

二、美欧乌联合对付俄,逼俄答应停战条件。中共还是被边缘化。

三、乌克兰启动自己的核武重建计划(这是1994年被大国忽悠而出让了的核武库)。可能性小。

四、泽连斯基设想:欧洲建立自己的军队,自己的“北约”,对抗俄国。可能性亦不大。

五、欧乌中vs俄国谈判,如此,中共有可能获得参与乌克兰战后重建的好处。(泽连斯基回答道,“至于中国。听着,我们一直在说,我们已准备好让严肃的参与者参与进来。但此时此刻,谈判桌上将坐那些愿意在安全保障、援助、阻止普京以及投资乌克兰复兴等方面承担责任的国家”。同时,他指出,中方已开始表现出向普京施压以结束俄乌战争的兴趣。)

六、由美欧乌俄参与,四方谈判,直接把中共排除在外,比较合理,有一定的可能性。

七、美俄先谈,让俄卖了中共,美给俄一些利益作为交换,美逼欧洲与乌克兰接受美俄商订的停战协议。中共仍输。

八、谈不拢,继续打。北京得以苟延残踹,直至最终俄崩盘,中共仍是面临被围堵。

…………

以上选项可能性的大小,恐怕应是由下往上排。总览种种可能,极少有对中共有利的。北京能浑水摸鱼的空间极小。

风云变幻,两个基本原则不变

我们认为,值此多事之秋,无论风云如何流变,应当坚守的两个基本原则理应是:

  1. 二战的结果及其导致的世界秩序不容否定
  2. 冷战的结果及其导致的格局与秩序不容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