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逝世 曾见证美中建交

12月29日,美国第39任总统吉米·卡特(Jimmy Carter)在佐治亚州家中去世,享年100岁。卡特生前曾对推动美中关系和世界和平作出杰出贡献。

卡特于1977年至1981年担任美国总统,曾见证美中于1979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邓小平访美等,两国关系开启新篇章的历史时刻。

任期内,卡特政府的其他重要外交政策还包括了《巴拿马运河条约》、《戴维营协议》、《埃以和约》、美国与前苏联的《美苏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等;但也经历过伊朗伊斯兰组织针对美国使馆的人质危机,并最终导致他连任失败。

卸任后的卡特依旧活跃与社会事务,他与妻子于1982年创办卡特中心,参与调停战争及人质斡旋工作,并且曾公开反对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出兵伊拉克。卡特中心创办二十年之际,他于2002年以“推动和平解决国际冲突、民主和人权的不懈努力”,获颁诺贝尔和平奖。

美中建交:卡特与邓小平找“共同点”

“晚上好,我想读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此刻在北京同时发表的《联合公报》:美利坚合众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意,自 1979 年1月1日起,相互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唯一合法的中国政府。在此背景下,美国人民将与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业和其他非官方关系。”1978年12月15日,卡特总统在白宫讲话上宣布与中华民国断交,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他还宣布,时任中国副总理邓小平将于第二年1月底访问华盛顿,两国从1979年3月1日起互派大使并互设大使馆。

“美中关系正常化没有别的目的,就是促进和平。”卡特说。

尽管美国与中华民国断交并废除《美台共同防御条约》,但美国国会于1979年通过《台湾关系法》,并由卡特签署实行。他说,这保护了台湾与美国的利益。

美国卡特中心中国项目主任刘亚伟分析指出,美国前总统尼克松1972年访问中国为美中后续接触建立基础,1977年卡特就任后,曾一直思考如何打破与中国建交的僵局:一方面是民主党人常被指责对中、俄束手无策;另一方面,在美国与前苏联竞争激化的时刻,美国无法对当时近8亿人口的中国视若无睹。

“ 他(卡特)经常说,这个要‘找到共同点’。实际上,他跟邓小平谈判建交的时候,中美的矛盾远远大于现在这个中美矛盾。 他说,我们当时就把事情也搞成了 。” 刘亚伟接受本台访问时表示。

在许多研究美中关系的历史学者看来,卡特与邓小平各有考量,美国当时面对着苏联入侵阿富汗、中东石油危机、越南入侵柬埔寨以及美国国内经济的“滞胀”;中国则是刚完成由毛泽东、周恩来向邓小平的权力转移,邓小平把对外开放、改善与西方关系视为引进中国所需技术与资源的窗口。

“当时的情况更重要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跟美国共同建立了应对前苏联的一个防线。另外,在邓小平访美之后,也很快对越南发动中国称为的‘自卫反击战’。”芝加哥大学政治系教授杨大利告诉本台,“从这些角度来讲,之后很快美国也作出一些努力,包括允许中国加入了世界银行(World Bank)、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机构,更为中国取得永久正常贸易关系(PNTR)地位铺路,让走上改革开放历程的中国也有了美国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

“建交总统”心系中国政治改革未如愿

卡特与中国建交的历史决定,为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带来新气象。但卡特在中国的影响力还体现在他对中国民间的关怀,这层情感源自于卡特对中国的接触。

卡特对中国的印象最早来自家乡乔治亚州农村的浸信会在中国的传教士,与他在美国海军服役的舅舅。他在教会里听着中国因贫困问题而需要帮助的故事。他曾回忆,自己每周都会捐出5美分,帮助为中国儿童建造医院和学校。

卡特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是1949年,他作为一位潜艇军官,看到了中国在战时遭受的破坏。退役后,他先回到老家经营花生农场的生意,38岁才踏入政坛。卡特于1971年当选乔治亚州州长,1977年入主白宫。卸任后,他于1981年访问中国,并成立以推动和平、巩固民主为宗旨的非营利国际组织卡特中心。

卡特中心的中国项目从1980年代开始,在中国乡村为残疾人做假肢;为聋哑、盲人提供教育机会。他们还关注中国乡村基层民主选举,之后又研究中国政府的透明度与政治转型问题。

“卡特中心除了公共卫生项目众所周知,其他就是选举观摩。当中国政府邀请卡特中心去观摩选举,跟其他国家不一样。我们是到最小、最基层的单位观摩,比如村委会的选举。然后,实际上我们不仅在选举程序上提供技术帮助,在国内培训当选的村委会主任、居委会成员,也推动选举程序的规范化,希望搞成推动中国政治改革的项目。”在卡特中心服务超过25年的美国卡特中心中国项目主任刘亚伟告诉本台,从1996年到2012年,卡特中心的中国项目致力于帮助中国推动政治改革,包括在2002年创设了中国选举治理网(chinaelections.org)。

《华尔街日报》曾报道,习近平在2012年12月当选为中共总书记后不久,开始收紧对境外非政府组织的管制。中方向卡特施压,希望卡特中心改变研究路线。

刘亚伟间接证实了这个消息:“中方当时传达的信息是,你(卡特)是‘建交总统’,希望你能够在促进两国关系的稳定和改善、增进两国人民的了解方面多做一点工作。…… 我们当时也很清楚风向变了,开始从中国内政方面退出,只做中美关系的事。”

“建交总统”卡特在中国的活动在建交几十年后受到限制,折射了美中关系复杂性的一面。

“美国确实有一批非常良善的人,或许在一些人眼中,他们对中共专制及共产主义毒性的理解不足,尤其在今天当我们看到中国、伊朗及俄罗斯又抱在一起的时刻。”纽约城市大学政治学教授夏明说,“这并不是说都是卡特的错,当然卡特也从来没有在关键的问题上为难过中国。”

平民总统 人道关怀

卡特对中国或对世界的交往来是秉持着人道主义的关怀精神,且身体力行。他在身体还硬朗时几乎年年到中国,深入农村,包括在汶川地震后进入灾区协助赈灾。

“这个曾叱咤风云的美国总统,他看待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刘亚伟曾多次伴随卡特访华的行程。他回忆,“我第一次陪他到中国,中国给准备了一个加长轿车,他坚决不坐。我们所有卡特中心的代表团就坐一个面包车。另外,中方准备总统套房他也坚决不住,就是都住一个普通的套间。”

“平民总统”卡特的种种事迹也在华盛顿为人称道。他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在白宫任职时,把女儿送进公立小学就读的美国总统。这所学校是非裔美国人为主的社区小学,总统的女儿在此就学是一个推动进步与族群和解的象征。卡特在白宫里请的保姆是一位曾被误判有罪,而后透过社会正义计划保释的非裔杀人犯。

卡特曾说,“作为一位来自南方的白人男性,我非常了解种族隔离和不公正对非裔美国人的影响。作为一名政治家,我感到有责任为我所在的州和我们的国家带来公平。”

卡特的人道主义关怀也体现在国际问题上,他在非洲及发展中国家推广消灭几内亚龙线虫病,他1986年制定全球根除几内亚龙线虫病计划时,非洲、亚洲农村有350万人受此病折磨,到2022年全球病例仅剩13例。

用卡特自己的话说,美国的领导理所当然应该促进和平与人权。“在我看来,一个超级大国的决定性特征不是它的武器系统、货币强度或语言的使用范围,而是它是否促进世界和平与人权。”

责编:郑崇生、何平; 网编:伍檫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