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4月9日宣布暂缓对75国实施对等关税90天,台湾外交部长证实台湾在暂缓名单上,和美国的谈判也“已挂上号”。
特朗普总统2日宣布对等关税政策,对台湾加征32%,台湾的总统赖清德6日宣布不采取关税报复的立场、强调争取谈判、加强美台布局等五大策略。
不过,由于对等关税政策引发美国债市危机,特朗普9日急踩煞车,宣布对75国暂缓90天实施“对等关税”,在此期间实施10%的基础关税。
外交部长林佳龙4月10日在立法院回答质询时,确认台湾在暂缓实施名单上。但是,针对台美什么时候能进入实质谈判,官员透露,已透过美国国会、智库等多元渠道促进加速与美谈判。台湾经贸办公室副总谈判代表颜慧欣强调:“我想美国是按照自身利益和这些国家贸易逆差大小决定顺位,台湾因为在几天前已挂上号,一定会持续努力争取,希望可以尽快。”
蓝白修法恐开中洗产地后门
在特朗普宣布暂缓90天执行的同时,白宫10日确认对中国的关税将上调到145%,部分台湾立法委员担心中国产品可能因此借道台湾“洗产地”。
民进党立委林楚茵指出,台湾2024年对美输出5大类商品是USB、集线器、电脑主机、电脑零附件、IC产品、网路设备,考虑到这些中国也可以制造,当中国面对特朗普迎来破百关税,会不会透过台湾来洗产地将是问题。
她分析,台湾在野党国民党现正推动《离岛建设条例》修正案,明订大陆地区人民、法人、团体、机构、资金、物品、商品、劳务及服务,进出离岛自由示范区,可以透过主管机关“给予适度相关规定的松绑”,这似乎意味着对中国产品开后门。”如果台湾现在的离岛自由贸易示范区出来,是不是给美国错误的讯息?”
台湾主管两岸事务的大陆委员会副主委沈有忠答询强调,台湾全力进行脱离红色供应链的国际氛围底下,也应用国安层次思考。如果贸然开放,确实可能在人流、物流、金流开后门造成国安疑虑,甚至影响台美关系,应该要更审慎评估。
财政部次长谢铃媛指出,历年查获洗产地案件有388件,其中输往美国有133件。经济部也表示,洗产地是不被允许的,在政府严加管制下,厂商也加强注意规定,未来相关修法必须顾及到国际趋势发展,以及整体国家安全。
学者:多方面展开游说 观察第一波日韩怎么谈
尽管台湾已经挂上号,但是学者提醒挑战才刚开始。台湾的政治大学名誉教授丁树范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提到,特朗普很多政策临时急转弯,美国的商务、财政部长也清楚,90天要和75国谈完,几乎不可能,到时候再延长90天都有可能,台湾要有所准备面对弹性、变数,不要以为“挂上号”就安心。
丁树范说:“90天后什么状况?充满不确定,要努力做些游说工作,例如已有美国国会重量级议员跟我们搭上线,高层官员要保持密切关系,一方面要仔细看看美国第一波跟日本、韩国谈判的东西,到底美国关切什么?日韩怎么因应?这里面牵涉到底美国要什么?跟我们能提供的,是不是有落差?要做很多功课。”
在谈判筹码上,中华经济研究院所长刘孟俊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指出,“台湾(可以)增加对美投资,以及积极去平衡对美之间的贸易失衡。(考虑到)美国赤字,我们顺差,台商到美国积极进行投资,除了台积电,应会带一些新的产业,比方侍服器、 AI电脑相关台湾较优势的产业,创造美国就业机会,以面对特朗普想要解决的问题,突显台湾是美国可靠的经济伙伴。”
不少台商表示已年迈,无能力也无意赴美设厂,刘孟俊认为,赴美投资比较适合的不是高劳力成本、传产、家族型的企业,而是像台积电这类,在股权和经营模式较国际化的企业,转到所谓富裕、经济体成熟的国家投资,同时塑造形象,如知名脚踏车品牌捷安特。
赖清德投书彭博 宣传深化台美经贸关系路径
彭博社10日刊出赖清德题为“深化台美经贸关系的路径图”的投书,阐述其五点策略如降低台美间所有关税、扩大对美在能源、农业、工业及军售等采购、增加对美投资、排除非关税贸易障碍,以及郑重回应美方对高科技产品出口管制、低价商品违规转运问题。赖清德期待台美双方“从零关税开始谈”。
在立法院,林佳龙提到,美中抗衡下,这波对等关税对台湾有威胁也有机会。“红色供应链跟美国是两套不同的系统,台湾在所谓的非红供应链,有不可或缺的角色。这供应链不只纯粹从所谓的投资或贸易,它也是安全的战略,甚至高科技、AI 跟芯片上的美中抗衡。”
责编:李亚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