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阵》专题幽默外史)
(特约评论员的文章只代表评论员个人的观点)
各位朋友,还记得文革时期毛主席的最高指示吗?其中有一句叫"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意思是说喜欢我们的人到处都是。这话有对的一面也有不对的一面。先讲不对的一面,"遍天下"是指喜欢我们的人无处不在,那么怎么解释整个欧洲只剩下阿尔巴尼亚这一盏社会主义的明灯呢?还有亚洲、美洲主要国家的人民都觉得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犯了狂热症,并不那么十分可爱。
不过"我们的朋友遍天下",这句话也有一定的事实根据。世界上的确有不少政治投机分子为了扩展个人的政治野心或者拯救自己的政治生命,故意把毛泽东及其统治下的中国当作气球来鼓吹,越吹越大,越吹越起劲。因为他们知道,只要他们把毛泽东吹得越伟大,越神秘,就越有可能受毛泽东接见,他们自己就越了不起,越有和世界革命领袖平起平坐的飞黄腾达的感觉,自己在西方世界的身价就越高。所以,在西方世界,吹捧毛泽东最厉害的人,往往不是投机分子,就是臭名昭著,需要拯救的人。
当然美国的尼克松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因为水门事件而下台的这位美国总统在挽救自己政治声誉的晚年,极力吹捧毛泽东,把他的1972年访华之举吹得神乎其神。其实在当时,尼克松访华,推动中美长久战略友谊并不是像他后来吹嘘的那样有深谋远虑,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祈求中共在越南等区域性问题上给美国一个面子,让美国体面地撤出越南。
不过,在吹中国气球的比赛中,欧洲大陆的政治投机家们更邪门。其中最肉麻的是法国戴高乐内阁里的文化部长安德鲁.毛耳鹿(Andre Malraux)。
毛耳鹿是一个郭沫若式的人物,在法国也算是一个文化界名人,但是他非常喜欢借吹捧别人来吹捧自己。在早年,毛耳鹿曾经到中国做过一次旅行,虽然只在中国呆过几天,回国后却处处以中国通自居,还厚着脸皮写过一本有关上海工人运动的小说,虽然是胡编乱造,但却十分畅销。
1965年,毛泽东的个人崇拜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毛耳鹿以法国文化部长的身份来到中国,并与最最伟大的毛主席会见。回国后,毛耳鹿把这次会见吹得神乎其神,说他和毛泽东的会见是当今世界两位伟人的智慧和战略的关键性和决定性的三个小时会晤。但是,根据当时红卫兵传出来的会议详情和法国大使馆逐字逐句的会议记录,马耳鹿和毛泽东的这次会见只有半小时,而且内容只是一些外交辞令和鸡毛蒜皮的寒暄,根本就没有什么决定全世界文化战略走向的历史性会见。可见,毛耳鹿是一个十足的政治投机分子。
不过,法国的国情也有很有特色,毛耳鹿虽然到处遭人讥讽,但是在法国,他却成了国宝,受到全国上下的顶礼膜拜,足见法国人有时候在文化心理上是很成问题的。
听众朋友,尼克松和毛耳鹿是几十年前的人物,但是在今天的西方世界,像毛耳鹿这样的人还仍然到处都有。
(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评论员史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