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的文章只代表评论员个人的观点)
我们已说过,1895年甲午海战,过去一直被中国瞧不起的东洋小日本竟然也打败了堂堂大中华,而原因只不过仅仅是30年前小日本模仿西方,改革了自己国家的政治制度。这一点极大地刺激了中国人。全国士大夫悲愤莫名,认识到非改革制度不可了。1895年4月,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国人群情激荡,于是著名学者康有为在北京发动各个省份的1300多名举人上书光绪皇帝,反对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提倡"变法图强",并组织强学会,掀起了变法维新运动。这就是近代史上著名的"公车上书"。它开启了现代中国读书人集会上书,参与政治,呼唤变革的新篇章。
为了把维新变法推向高潮。1895年8月,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北京出版《中外纪闻》,鼓吹变法;组织强学会。1896年8月,《时务报》在上海创刊,成为维新派宣传变法的舆论中心。1897年冬,严复在天津主编《国闻报》,成为与《时务报》齐名的在北方宣传维新变法的重要阵地。1898年2月,谭嗣同、唐才常等人在湖南成立了南学会,创办了《湘报》。在康、梁等维新志士的宣传、组织和影响下,全国议论时政的风气逐渐形成。到1897年底,各地已建立以变法自强为宗旨的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出版报刊19种。到1898年,学会、学堂和报馆达300多个。1897年11月,德国强占胶州湾,全国人心激愤。12月,康有为第五次上书,陈述列强瓜分中国,形势迫在眉睫。1898年1月29日,康有为上《应诏统筹全局折》,4月,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发起成立保国会,为变法维新作了直接准备。
康有为的这些主张,得到了皇帝的老师、军机大臣翁同和以及湖南巡抚陈宝箴的支持。实际上,湖南也一直在实践自强运动,是地方求新变革的先锋省份。1898年,康有为的机会来了。这一年,列强都要求在中国拥有自己的势力范围,中国似乎已走到被瓜分的边缘。康有为又赶到北京上书,请求变法。1898 年4月他以保种、保国、保教为号召,成立保国会。然后,帝师翁同和把他推荐给了光绪皇帝,在中国的这一关键时刻,康有为成了皇帝最信任的人。当时,慈禧太后已经把政权"归还"给了光绪皇帝,名义上皇帝已经可以独自主持国家大事了。在维新人士和帝党官员的积极推动下,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新政从此日开始,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为止,历时103天,史称"百日维新"。在那些日子里,天天发布有关新政的"诏定国是"的文书,带给了中国人以崭新的政治框架,使中国士大夫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了期待之情。那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朝气蓬勃,新事物蒸蒸日上的时期,似乎一个崭新的宪政中国就要就降临到地球上了。
(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评论员陈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