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亚洲电台所有的评论只代表评论员们个人的立场。)[由红变蓝――保加利亚日夫科夫帝国的覆灭] 保加利亚是一个相对落后的东欧国家,从1954年起,一直由死忠于苏联的日夫科夫控制。然而,讽刺的是,也正是由于他紧跟苏联,因此当戈尔巴乔夫吹起“新思维”的号角时,他内心虽然反感,却也只能跟着调子跳舞了。不过这一跳,局势遂失去控制,无法收拾了! 1987年日夫科夫追随时髦,提出所谓“七月观念”以示自己拥抱改革,其内容包括推进政治民主化、扩展新闻自由和尝试非单一候选人的选举,还承诺进行行政与经济的再组织等。然而所有这些都口惠而实不至,它们很快成了空中楼阁。不过,在这种气氛下,异议分子破土而出,纷纷开始建立自己的组织,对政权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1989年10月16日,欧洲环保会议在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开幕。异议分子的组织借此机会,积极活动。如著名的“生态公开性”就举行了一千多人的集会,会见外国记者,征集了4500多人的公开签名,成为该国40多年来最大的一次非官方集会。 1989年11月10日,在强大的内外压力下,日夫科夫辞职,由外长姆拉德诺夫继任,新首脑允诺要“把保加利亚建成现代化的民主与法制的国家”。 此后,形势急转直下,一系列与其他国家相似的连锁反应迅速发生:异议组织合法,言禁开放,政治犯大赦,工会独立,反对派结成联盟,当局与反对派举行圆桌会议......。终于,在1990年6月举行了第一次全国大选,社会党(原共党改革后改名)得票47.15%,民主力量联盟(反对派联盟)得36.2%。而在1991年10月的第二次全国大选中,民主力量联盟获票34.36%,社会党得33.14%。其时,反对派领袖热勒夫(Zhelev)已经担任总统。就这样,保加利亚在史称“由红变蓝”的渐进过程中,完成了民主转型。 至此,日夫科夫的傀儡帝国彻底寿终正寝了。而他本人,也受到了历史的审判。 [铁托帝国的解体及其后果] 铁托(J.B. Tito)的南斯拉夫是最早独立于苏联,另搞一套的东欧国家。 作为二战反法西斯的英雄,铁托用铁腕牢牢地长期控制了这个多民族的联邦国家,并且不买斯大林的账。但是,当他1980年去世后, 南斯拉夫联邦的危机就降临了。 由于继承者们缺乏铁托的权威,联邦中央实行主席轮流坐桩的委员会制,从而联邦当局的权力越来越无足轻重。这种真空化的中央权力使得各邦实权增大,变成类似中国古代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雄的局面了。又由于戈尔巴乔夫的新政,各邦共和国也不象过去一样害怕苏联需要依赖中央的强大军事力量来捍卫自己的独立了。于是,在这样一个政治、经济和文化日益分散化的过程中,原共产主义的南斯拉夫联邦终于解体。然而,这一非共的解体过程并未象其他东欧国家一样有民主的多元化的群众运动作基础,而是以种族的、宗教的区别为主要动力和精神资源的。鉴于此,原铁托帝国的解体是伴随着狭隘民族主义的迅速膨胀为基本特征的。几乎所有的共和国各邦都打出了民族主义旗号,并以之作为主要的意识形态。 在上述解体过程中,发生了众多的流血、骚乱和内战,并导致了联合国以及北约的国际干预。其中,克罗西亚人与塞尔维亚族的武装冲突,波黑共和国内的流血,发生在科索沃的种族大清洗.....,所有这些动荡中,极端和狭隘的民族主义和不宽容的宗教情绪起了重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直至目前,这一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地区仍是全球的一个冲突热点。在原南斯拉夫联邦解体后形成的国家中,只有斯洛文尼亚共和国人民是幸运的,他们比较早地进行了改革和独立的进程,以成熟的政治智慧逐步使自己的国家走上了真正多元化和议会民主的道路。}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评论员陈奎德作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