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毛选》新卷出版} &> <& /mandarin/ui/ssi/navbar.mas &> 评《毛选》新卷出版
-- 王丹你们好,我是王丹。前不久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七十八周年。一般在每年的七月一日这天,中共总要做出一些纪念性的举动,今年也不例外。七月一日这天,官方宣布出版《毛泽东选集》第六、七、八卷。《毛选》在过去的中国犹如《圣经》一般神圣,一至五卷每一卷的出版都被称为“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乃至“全国人民的盛大节日”,在宣传上极尽隆重之能事。但此次同时出版三卷,态度上已显不够庄重;宣传上也可谓毫无声息。实际上,不要说《毛选》的出版,就是毛的诞辰日也逐渐被淡化,官方的零星纪念只不过是应景而已。这表明毛在党内的地位已经日落西山,新一代领导集团对他并没有什么感情;而毛的主张明显与邓小平理论相左,也是江泽民一代不愿意大树特树毛泽东的重要原因。但冷淡毛并不等于抛弃毛,毛对当代领导层仍有利用价值。且看新出版的《毛选》六、七、八卷。毛说他一生两件大事,一是把国民党赶去台湾,一是“文化大革命”。毛选理应表现出毛这两件大事的全貌。《毛选》一至五卷反映了毛领导革命战争的阶段,而1949年以后至1976年毛去世,理应是另一重要阶段,对这一阶段,编者的编辑方针是极不老实的。众所周知,中国政治生活全面向“左”转始自“八大”,毛提出阶级斗争,并发动“大跃进”,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政治、经济灾难。对这一段历史,《毛选》只选了他试图纠正错误的讲话,说他“强调要利用商品生产和价值法则为社会主义服务”,把毛俨然打扮成了市场经济的先行者。1965-1975年是“文革”的十年。在这场由毛亲手发动并始终施加主要影响的运动中,他做了大量的讲话,不论是公开的,还是内部的,在政治生活中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可是《毛选》编者公然表示“文集只选了他在这一时期关于改革对外宣传工作,三个世界的划分、打开外交工作新局面和调整文艺政策方面的一些重要论述。”这已经不仅仅是写史“为尊者讳”的表现,而完全是隐瞒、歪曲历史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连官方都只能在毛的后十年中找出这屈指可数的几条有正面意义的决策了。一方面毛已失去实际影响,另一方面官方又不惜伪造历史为毛涂脂抹粉,这表明毛已逐渐蜕变为仅是一个符号而已。正如邓小平在八十年代初说过的“没有了毛泽东思想,就没有了中国共产党”。官方粉饰毛,其实是粉饰自己;反过来说,粉饰自己正是歪曲历史的目的。在中国,历史研究往往成为政治的奴仆,看来,这一点仍旧没有改变。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评论员王丹作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