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国资本主义:从金融领域看

(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评论员的评论不一定代表本台的观点)中国大陆加入WTO后,如所预期,其经济结构与世界经济体系的不协调逐步显现,其金融体系就是显著的一例。众所周知,大陆银行不良贷款问题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但是北京过去从未正式承认。然而一旦加入WTO,问题就无法掩饰了。因此,它最先浮出了水面。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就不得不承认,中国大陆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占总贷款比例高达25%。而据相当多的经济学家的估算,戴的数字偏于保守,一般认为是在35-40%之间。这是一个骇人听闻的数字!如果中国的老百姓完全理解了内中的含义,中国金融体系早就崩溃了。当局信誓旦旦,要采取措施降低不良贷款,诸如让银行成为真正的经营货币的企业,实行自主经营,不再承担政策性业务;参照国际通行原则,采取债务重组等各种方式处理不良贷款;提高呆坏帐准备金提取比例,及时冲销坏帐等。这些技术性措施显然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试问,中国银行如何自主?如果它们的产权永远属于党国,如果它们的人事任命权永远操于中共手中,如果中国公民不能开办自己的银行,则银行有自主的丝毫可能吗?如果只在细微末节的技术层面参照国际通行原则,而在重大原则上拒绝国际通行规则:如:放开民间经营银行的禁令,实现“中央银行+民营商业银行”的体系,银行的人事由产权所有者自主决定等等,离开了这些根本的国际通行原则,中国大陆银行的自主经营和改革只能是一句纯粹的空话。在这样一个由官僚操纵的国营银行体系中,一系列金融危机隐埋其中,随时可能爆发。即使因为有国家担保而暂时未爆,但该体制对经济的阻滞仍然是相当严重的,其中最显眼的一个就是:大陆民营企业获得银行贷款极其困难。举世公认,中国的民营企业是中国经济的火车头,前途所系,意义重大。但愈来愈严重的威胁是:它们很难获得银行贷款。仅以1999年为例,银行给民营企业的贷款只占其总贷款额的百分之一!如此歧视,民营企业如何发展?中国银行的绝大部分贷款,都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去填那些摇摇欲坠的国有企业的无底洞去了,这就是所谓“政策性贷款“。结果是,该获贷款的得不到,不该获得的却源源不断来钱,最终是流进了私人腰包。这种对大陆民营企业的贷款歧视,盖源于中央政府不支持以及大陆金融体制的问题。政府不支持的原因,源于关系和政绩考量,甚至还残存有意识形态的缘由;而中国金融体制不健全,则是更基本的原因。中国大陆银行都操纵在国家手里,银行给国有企业的贷款能得到国家的担保,即使贷款变成了呆帐坏账,仍然可以由国家来冲销。但是如果给民营企业的贷款出了问题,银行的贷款承办人可能要负个人责任。近年来,各级政府仍然在以公开或者暗示的方式向银行提供担保,鼓励银行继续向国营企业贷款,而民营企业继续遭到歧视。这种制度不废除,民营企业的贷款难有翻身之日。全球已经看到,在一些东亚国家,由于权力当局强调在“亚洲价值”指导下的经济发展,形成某种“亲族式资本主义”,结果导致1997年开始的金融大风暴,看似欣欣向荣的经济突然间一朝崩塌。如今,北京强调“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形成某种“党国资本主义”,对于这个坏账充盈的金融体系,何时是它宿命的“1997”呢?(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评论员陈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