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陈破空:特朗普重返白宫,台湾如何应对?

190402-RFA-SC07-967378347a7a.jpg

2024年美国大选揭晓,特朗普高票当选,重返白宫。在台湾,政府和民众忧心,特朗普二度当选,或对台湾不利?习近平和中共或有可乘之机。台湾的忧心出自特朗普竞选期间有关台湾的言论,诸如:

— “台湾偷了我们的芯片业务。他们希望我们提供保护,他们也需要保护。但他们没有付费给我们,你知道吗?即使黑帮也会向你收取保护费的,对吧?”意即,美国应该向台湾收取“保护费”。

— “要保卫半个地球之外的台湾,存在实际困难度。我认为台湾应该向我们支付防务费用。”

— “台湾国防开支不足,应该提升到占GDP的10%”(目前台湾的国防开支占GDP的2.6%。)

而几年前,曾担任特朗普国家安全顾问的博尔顿,在自传中披露:特朗普指着签字笔的笔尖说:“这是台湾”,又指着白宫椭圆形办公桌说:“这是中国”。博尔顿由此认为:“台湾特别不对他的胃口”。如果特朗普再次当选,“台湾有可能完了!”

但,竞选期间,针对台湾和台海危机,特朗普也说过完全不同的另一些话,诸如:

— 当被问到如果中共入侵台湾、美国是否会保卫台湾时,特朗普没有直接回答,但他说:“他们(共产中国)现在这么做有他们的原因,但他们以后不会这么做。”他暗示:拜登太弱,习近平才敢这么做;如果他当选,习近平根本就不会入侵台湾。特朗普自信,他能够震慑住习近平,让他不敢对台湾蠢动。

— 当被问到台湾遭中共封锁时,他是否会动用武力援台,特朗普说:“不需要,因为他(习近平)尊重我,他知道我有多疯狂。”意即,习近平应该明白,特朗普是不可预测的,他可以做出习近平意想不到的事情或亮出惊人动作。

—《华盛顿邮报》今年5月报导,特朗普在募款活动中说:如果中共在他任内入侵台湾
,作为回敬,他会下令轰炸北京。

— 美国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迈克尔·麦考尔今年8月对美国媒体透露,特朗普在上届总统任期最后一年曾对他说:“我告诉过习近平,如果你入侵台湾,我就会要把你炸个粉碎。”

— 今年5月,中共对台湾搞围台军演时,特朗普正因封口费案困身纽约法院,他抱怨说
:"中国在威胁台湾,我却还困在这里。"意思是,他应该脱离这些官司的纠缠,去对付和解决台海危机。

台湾政府、智库、学者和民众应该注意到特朗普截然不同的两种言论,并思考其中何为表、何为里?何为虚、何为实?保持耐心和淡定,至少做到听其言、观其行。

笔者认为,即便从特朗普抱怨的言辞来看,台湾也可以从中找到正向的成分。臂如“保护费“,有”保护“二字,并非不保护之意;将国防开支提升到台湾GDP的10%,听上去很夸张,但那是为了台湾防务,并非为了其他;比喻台湾是笔尖、中国是桌子,是小和大的比喻,未必就只能推出笔尖不重要、可以牺牲的结论。

相比之下,特朗普对中共的言辞更重:“轰炸北京”“把你炸个粉碎”。联想到英国《金融时报》报道,2023 年 4 月,习近平曾对欧盟主席冯德莱恩说:美国正试图诱使中国入侵台湾,但他不会上当。习近平的潜意识:虽然他急欲拿下台湾,但绝不想因攻打台湾而丧失权力、政权乃至他自己的性命。由此推论,特朗普的警告和威慑并非无效。

另外,台湾也不要忘记,特朗普首任上台时,成为自美台断交、美中建交后第一个与台湾总统通电话的美国总统,且不论其动机如何。同时,他也是第一个对共产中国采取强势反击的美国总统。

笔者无意为特朗普的涉台言论辩护或解套,但从特朗普总的国际观和外交政策来看,台湾完全可以找到自己的契机,迎面而上,顺势而为。

首先,特朗普的国际观和外交政策主旨:维护和平,避免战争。正符合台湾的主题宣示:维持两岸现状,维护台海和平。这恰恰是台湾在台美中三角关系中可以着力之处。

其次,特朗普奉行“以实力谋和平”的哲学,那么,如何增强台湾的实力?美国持续军售台湾是策略之一,可以在特朗普任内继续。据闻,赖清德政府已经开始接触特朗普阵营,提出大胆的采购计划:采购美国最先进战机F-35、最先进预警机E-2D、神盾级驱逐舰、并增购爱国者防空导弹等。既可强化台湾军力实力,又可体现特朗普口中的“保护费”,岂非两全其美?

其三,台湾政府提升国防预算,往往受到反对党的牵制,台湾某些亲共政党和亲共人士甚至蛊惑台湾放弃武装自卫。但,既然特朗普有言在此,正好为台湾执政党所用,顺势大幅提升国防预算。

其四,特朗普看重芯片、半导体等实际利益,作为交易,最值得台湾引以为傲、雄冠全球的台积电,就是台湾的宝物和利器。用之,可以跟特朗普做交易,讨价还价;可以跟美国合作,美台共保台积电的安全;可以在美国扩大投资设厂,让芯片和半导体成为美台联结的基石,即中国常常比喻的“压舱石“。

变废为宝,借力打力。台湾不必把特朗普二度当选视为危险,而应视作机会,或曰:与其视为危险,不如视作危机 – 危险中的机会。从中谨慎行事,善加把握,巧加利用,大可转危为安,化险为夷,逢凶化吉。特朗普再度上台,台湾大有可为。

(本文仅代表特约评论员之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