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中共当局发布防疫新十条,放弃动态清零,改为与病毒共存。
这个弯子转得太大了,也太急了。它一下子就把当局置于非常尴尬、非常狼狈的境地。
新华社赶快出来打圆场。就在12月7日这同一天,新华社发表了一篇文章,标题是“在坚持中赢得战略主动——近三年来我国打好疫情防控攻坚战述评。”文章说:“近三年来,病毒弱了,我们强了。以争分夺秒的加速度,提升应对疫情大考的能力,我们等来新冠病毒的致病力下降。”
这话明显不符合事实。新冠病毒的致病力是三年后的今天才下降的吗?不,不是。新冠病毒的致病力早就下降了,因此,世界各国都早就不搞严厉封控,都早就与病毒共存了——只除了中国。
问题就在这里:为什么中国一直拖到今天才放弃动态清零,才开始采取与病毒共存的策略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习近平。因为今年要开二十大,习近平要在二十大实现三连任。防治疫情既然是他在“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因此他务必要在二十大上拿出一份漂亮的防疫成绩单,因此他决不允许疫情在二十大胜利闭幕前出现任何状况。
当局在9月8日公布了一套新的防疫要求,从9月10日中秋节一直到10月31日,实施强化疫情防控5项措施,即便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也要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等二十大开完,习近平顺利三连任。随后当局开始改变防疫政策。从10月31日起,部分地区发布通告,乘坐火车和飞机出行等不再需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紧接着,有关部门宣布,停止抗疫期间一直在使用的航空熔断机制。今后将不再对搭载超过一定数量新冠阳性病例的航班采取熔断机制,等等。接下来,当局又推出防疫二十条。只不过在这时,当局并没有放弃动态清零的口号。当局仍然坚称要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因为当局不想把弯子转得太急。当局力图做出前后一贯,只是随着病毒毒性下降而逐渐放开的样子。殊不料白纸行动狂飙突起,当局被迫急转弯。当局本来想来个滑翔式软着陆,结果是一头栽下来,摔得鼻青脸肿很难看。
诚然,迫使当局急转弯的因素很多,其中经济因素也很重要,但主要是政治因素,是全国性的抗议行动。习近平发现,如果再不赶快改变,只怕抗议行动会越来越大,其政治性会越来越强,就算你强行打压,到头来还是要面对清零难以为继的局面,还是非改不行。这么一盘算,那还不如现在就改了吧。不错,等到爆发大规模民众抗议了才改变,已经晚了,已经很被动很难堪了,但更晚只会更被动更难堪。
有人把这次当局防疫政策急转弯比作当年文革期间的林彪九一三事件。两者确有相似之处。当专制者以一种前后一贯的方式强行实施他那套哪怕是十分恶劣的政策时,人们会出于敬畏交加的心理而不敢萌生异议;然而,一旦这位专制者自己遇到了前后矛盾、穿帮露馅、自打嘴巴的情况,事情就不一样了。在这时,人们无需乎依据别的标准而仍然沿用官方自己的标准,也足以发现那套体系出了漏洞不再灵光。林彪事件后,毛泽东的形象一落千丈。这次当局在防疫政策的急转弯,也导致习近平不可挑战的神话彻底破产。
对独裁者来说,最糟糕的莫过于在民意面前让步,因为它会长老百姓的志气,灭独裁者的威风。对独裁者来说,更糟糕的是让了步还要挨骂。于是有人说,中共搞动态清零你们骂,中共不搞动态清零了你们也骂。你们是为反对而反对。
不对。我们并不是为反对而反对。为什么中共搞动态清零我们要批评,不搞动态清零了我们也要批评? 因为中共是做了不该做的,该做的又没做。 它不应该把力量都放在严防死守,防止感染上,而没有把力量放在增强国人免疫力,防治重症,减少死亡上。现在,当局放弃动态清零了,不该做的终于不再做了,但是该做的长期被耽误,到现在也没做好。我们为什么不该继续批评呢?既然造成这种宽严皆误的原因是在体制上,因此我们不但要继续批评,而且还要批评得更深入更有力量。
(文章只代表特约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