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刘青:习近平因何借尸还魂,偷听敌台罪诈尸变翻墙罪

0:00 / 0:00

毛泽东铁腕统治的两大法宝,是他洋洋自得宣称的两杆子,即暴力统治的枪杆子和谎言欺诈的笔杆子。为了保证谎言欺诈有充分功效,毛泽东将整个大陆罩在不见日月的阴暗下,大陆人想了解一点世界状况难如登天。所以就有了大陆人闻之色变的偷听敌台罪,中共以此罪入狱甚至枪杀的大陆人,至今无人能够说清究竟有多少受害者和冤魂。不过经历过那个暗无天日的五十岁以上的人,或多或少还留有当年的恐怖印象。就像一个无尽往复的恶性循坏的圆,中共在习近平的操控下又在恢复偷听敌台罪,不过名称有点与时俱进叫做翻墙罪。

中共十一月十四日公布一份法规征求意见稿,其中最为令人关注的是提供网络翻墙工具者,不论组织或个人将面临高额罚款甚至刑事判决。实际上对于翻墙获取国际网络信息者的迫害,早就存在而中共始终以非法为名迫害翻墙者,中共警察采用请喝茶等诸多手段进行骚扰、威胁、警告和处罚。而到了习近平执掌中共大权后更为变本加厉,对翻墙到国际网络上了解信息的惩处,明显大于江泽民和胡温时代,性质也有所变化。虽然中共压制从网络获取国际信息从未消停过,但是这种打压于法无据毕竟理不直气不壮。为了大规模堂而皇之肆无忌惮的镇压从网络获取世界信息,这是习近平终于推出翻墙罪的根源,习近平需要有名正言顺封杀信息的法宝

仅是在网络上有案可查的记录,就有二零一四年十一月许东被捕,这可能是社会上所了解翻墙被捕首例。许东是翻墙软件枫叶香蕉的开发者,与许东被捕同时大量翻墙软件开发者消失,没有人说得清这些开发者是因为恐惧自我消失,还是像许东一样被中共强制消失。因为翻墙上国际网络遭受罚款惩处的,网络上则有大量披露宛如潮涌。新近一则报道是山东临沂警察以使用翻墙软件为由,于今年十月十九日对当事人处以五千元罚款。最为搞笑的是北京自称爱国青年的小粉红刘思桐,到北京警察机构举报台湾摄徒日记频道主,在油管上播放的视频涉嫌宣扬台独。刘思桐却被北京警方以违法翻墙为由罚款,刘思桐将自己与警方对话录音放到网上,失声痛哭说自己因为爱国,举报台独行为而被罚款三千元,但是让人又要喷笑的是,他展示的罚款单却是一千元。

自从毛泽东挺尸天安门广场后,中共逐渐不再提起及偷听敌台罪,大陆人在移民留学和出国旅游热潮下,对世界已有所了解而不再极端孤陋寡闻了。当然绝大多数的了解还如瞎子摸象一般,仅是局部的表象的远未达到深入了解。不过即使如此对大陆人丰富认知和促进社会,包括对大陆经济的意义也是非同小可的。这就让人们不得不思索一下,习近平为何定要祸害民众的偷听敌台罪借尸还魂,要知道社会的某项关键层面尤其是文化意识的倒退,绝非仅只这个范畴而是涉及方方面面包括经济的层面。

其实习近平重启偷听罪与其他倒行逆施一样,所要达成的目标全是实现他定于一尊的独裁欲望。钳制言论编造假象是独裁者本能特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秦朝赵高已有指鹿为马,测试压制言论编造假象的威力。现今世界共党这种独裁伎俩可谓登峰造极,与古今独裁专制相比那真叫一骑绝尘,是其他专制独裁者只有艳羡而难望其项背的。毛泽东大跃进饿死四千万人,现在大陆人极多不知此事甚至质疑是否有过;朝鲜民众凄惨状况唯有地狱一词可选,但是在饿死边缘的极多朝鲜人,却相信他们是世界最幸福安全富足国度。而共产党做到如此世界倒置主要靠了两点:控制所有生存资源民众必须仰赖共党施舍,将社会罩得至暗不准有一丝外部光亮,也就是大众生死和精神由共党一把攥死。习近平对邓小平放松民众管控极其不满,独裁独尊的欲望和确保中共政权交织一起,再度攥死生存资源和罩死社会是习近平必走之路,以翻墙罪借尸还魂偷听敌台罪,就是印证了习近平这一狂妄和邪恶。

习近平急急忙忙推出翻墙罪也是由于心虚和恐惧,因为大陆经济强旺的势头在他战狼做派和打压私企外企的胡搅下,已经呈现势态不济和预后不良的衰败迹象。不论习近平在世界耍蛮还是在大陆政经全面倒退,得到的国际反应全是一面倒的谴责批斥,这是习近平极度恐惧和竭尽所能要遮掩的,所以要极力封杀国际信息不让一丝外界光亮照入大陆。而严厉推行翻墙罪则可以使习近平产生安全感,自以为如此便将国际的批评谴责关闭在大陆以外。

而且从习近平的心理满足和独裁美感的需要来说,制造一个万籁俱静唯其独尊的社会景象,无疑可以让他从中获得极大的满足和成就感。这正如一般社会民众见到流氓黑社会大佬,不知什么暴虐欺凌将至而闻知色变战战兢兢,但是对于流氓黑社会大佬却是极大满足和精神享受一样。自小在中共少年犯管教所浸淫多年的习近平,与其他沦落其中的高官后代有如经历炼蛊场,能够存活下来的百毒之身和美感认知大异常人。所以习近平即会向将他擢升候选领袖的李锐说,自己可不敢提什么改革建议谨小慎微尚怕不保呢,又会一朝大权在握凶焰万涨肆无忌惮耍流氓。对于将大陆社会驯化成万马齐喑的战栗情态,符合习近平独裁的政治统治和满足黑社会大佬的美感,将偷听敌台罪借尸还魂翻墙罪只是习近平迈出的重要一步。

(文章只代表特约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