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文章只代表评论员个人的观点)
《纽约时报》不是以报道小道消息出名的报纸,但该报星期三关于江泽民在四中全会即将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的报道,是地地道道的小道消息。当然,我们也不能怪《纽约时报》,因为有关中共最高领导人职务变迁,向来是敏感话题,甚至叫做“国家机密”,从来没有大道消息,只有小道消息。这一点让人不爽:国家领导人的去留是国家之大事,为一国百姓所普遍关心,这又不是个人谈情说爱,完全没有必要遮遮掩掩的,应该允许公开自由的报道,公开自由的讨论。原因很简单:在领导人的隐私权与老百姓的知情权之间,我认为老百姓的知情权更为重要。
中国的政治千头万绪,最复杂的就是人事。小到一个单位里的人事变动,大到最高领导人的职务变迁,没有不复杂的,但复杂的道理很简单,无非是人性中的一些基本需求,权力、地位、金钱、名誉等。然而,仅仅人事这一项,就不知道耗费了多少精力与时间,比小姑娘谈情说爱还复杂,对方的一举一动要揣测是什么动机,天天在那里猜测张三对我看法如何,李四对我态度怎样,等等。聪明智慧都用在这上面,怎么能提高执政能力?这个社会成本的确太高,而且毒化着中国的官场文化。所以,领导人应该做出表率,让这个过程更加透明,更加简单。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件事也检验中共最高领导集团的政治艺术的高低。古今中外,最高的政治艺术从来是直来直去,简单明了,历史上的政治高手从来不搞“犹抱琵笆半遮面”的一套,而遮遮掩掩的政治从来就不是好的政治。但在中国,好像一切都是不清不楚,人事问题往往被搞得无比复杂,江泽民是全退还是半退,已经不是江泽民个人的问题。其实,在政策层面,江泽民辞不辞中央军委主席的职务并不重要,因为我们看不不出来他与胡锦涛的政策有任何实质性的区别。这个人事案的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江泽民全退并不意味着江泽民的影响力会因此减少,江泽民不退也不意味着江泽民的影响力会因此加大。
由此观之,江泽民退不退与其说是江泽民的问题,不如说是对胡锦涛的考验。起码从以往的事实看,我们不能说江泽民是一个眷恋权位的人,也不能说胡锦涛是一个会逼宫或抢班夺权的人。江泽民卸任必须有党内高层的共识,一句话,是对胡锦涛个人能力的三项考验。一是考验胡锦涛在新的领导集体中寻求共识的能力,如果能团结人,就没有问题。如果不能,江泽民自己想退下来,其他人也不会同意。二是考验胡锦涛在处理与江泽民个人关系上的能力,也就是能不能取得与江泽民之间的相互信任。三是考验胡锦涛的团队运作的能力。把这个消息提前捅出来,显然对胡锦涛不利,若是胡系团队所为,应是一大败笔。如果是拥江的人马故意捅出来的,自然是别有用心,那么这就意味着高层内部的确有分歧,这就要考验胡锦涛处理分歧的能力。
总之,如果能过这三关考验,江泽民自然会退下来,反过来,如果江泽民不退,那么就证明胡锦涛至少有一关没有过。这个结果会增加外界对中国高层政治的不确定感,或许将进一步导致高层政治的走黑,这显然不利于改革开放的大局。然而,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还是要改革领导人的接班制度,做到更加透明、公开,增加可预期性。不要私相授受,杜绝暗盘交易。如果现在还做不到公开选举,那么起码一切要摊在桌面上来。不是说要政务公开吗?不是说要增加执政的透明度吗?那么就请从这里开始,不要把老百姓都蒙在鼓里。制度一旦建立起来了,就没有必要搞黑箱作业了,一切该怎么着就怎么着。江泽民退休这件事原本不大,但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我希望中共领导人不要浪费这个机会,相反,应该借此推动权力接班制度的改革,让它更能反映透明化、公开化、民主化的原则。
(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评论员刘晓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