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王丹:中国的防疫政策很难自我调整

11月11日,中国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公布了下一阶段优化疫情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其中提到,对密切接触者,将“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监测”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不再判定次密接;将风险区由“高、中、低”三类调整为“高、低”两类;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对入境人员,同样将“7+3”调整为“5+3”等。另外,上周在印尼举办的G20峰会上,习近平全程都没有戴口罩,并与各国领导人会面、握手。根据这些迹象,外界纷纷猜测中国将放松严格的动态清零措施,经济与民生恢复到疫情爆发之前指日可待。但我认为不然,中国的动态清零政策短期内很难改变,大概率将长期维持。原因有以下几个。

首先,动态清零政策已经持续了2022年一整年,从上半年的上海封城,到近期郑州富士康工厂的工人暴动,各地的封控给经济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伤害,这些伤害反映出防疫政策存在很大问题。面对问题,正常国家的做法是改变政策,争取尽快解决问题。但中共统治的社会并不是一个正常社会,越是有问题,越是民怨沸腾,反而越不能改变政策。因为一旦改变政策,就等于承认自己之前的做法是错的。一旦承认错误就颜面尽失,有可能导致统治基础不稳。所以在人们期盼早日结束清零的时候,恰恰是最不可能改变防疫政策的时候。

其次,从执行的层面上说,上层的决策很多都自相矛盾,各地基层很难严格落实。在国务院发布通知,对动态清零政策做出调整之后,没过多久,中共官媒《人民日报》连续数日发表署名仲音的评论员文章,强调“坚持动态清零方针不动摇、不走样”。新华社则发文强调“既要整治层层加码,也要防止放松防控”。中共官媒与国务院看起来似乎口径不一,外界有人据此认为党内出现了激斗。在这里我们不去揣测中共统治集团内部的黑箱运作,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官方论调的分歧会给基层的工作带来严重混乱。比如,国务院11日颁布优化防控工作的通知后,石家庄市政府13日在《致全市人民的一封信》中宣称,“全面对标对表,严格执行中央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14日起关闭了部分核酸检测点,取消常态化核酸检测,解除各小区的封控,乘坐公共交通也不再需要查验核酸证明。但是,仅过了一周,政策再度逆转。21日石家庄又在六区展开全员核酸,并要求居民非必要不外出。商场停止营业,高校封闭管理,机场、车站严格检查48小时内两次核酸阴性证明,回到了清零封城的老路。石家庄的混乱并不是个案,在上层决策没有统一的情况下,中国短期内很难走出自我设定的“防疫陷阱”。

另外,防疫三年来定期的核酸检测已经催生出了一批利益集团,如果取消动态清零,势必会得罪这些靠核酸发财的人。这些利益集团背后很可能都是中共高层人士,想要改变防疫政策先要过他们这一关。况且,以防疫为名开发出的健康码,是监控民众的极好工具。过去中共只能监控民众的言论,现在有了健康码,统治机器就可以具体掌握每个人的行踪。没有任何专制政权会放弃这种手段,仅仅出于这个目的,动态清零也会坚持下去。因此我认为,现行的防疫政策也许会有微调,但整体将长期维持。说动态清零会再持续若干年,倒也言过其实,但恢复到疫情前的生活,恐怕不会像人们期盼的那么快。

(文章只代表特约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