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点燃那把野火 ---- 纪念龙应台的《野火集》出版20周年 (王丹)

(特约评论文章只代表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

稍微上了一点年纪的人可能还记得作家龙应台以及他的代表作《野火集》,今年是《野火集》出版发行20周年,台湾相关出版部门在进行纪念活动。其实《野火集》不仅是在台湾,在大陆也有深远的影响。

记得《野火集》传入大陆大专院校的时候,我刚刚考入北大国际政治系的政治学专业,这时的我已经开始意识到,原来觉得毋庸置疑的现行制度其实并不是我理想中的样子,而中国需要的自由是需要大家一起来努力推动的,问题是应当如何来推动。这个时候,《野火集》的出现,它的意义就在于,

第一, 它让我看到了一种选择,那就是作为公共知识分子,以个人良知为基础,秉持社会责任,以话语的力量瓦解与攻击旧的观念和秩序。对于理想主义热情高涨的80年代的大学生来说,这样的选择是最有吸引力的,因为毕竟我们的职业道路是与追求真理的知识探寻息息相关的,体制内的从政之路和体制外的革命之路都还不是最现实的选择。这就是当时《野火集》得以在北大等学校风行一时的深层原因。

第二, 龙应台的行文风格极具魅力,对我们这些感受到一定程度的政治压力又寻求答案的人来说,《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这样的文章等于代我们喊出了内心的愤怒,同时又以清晰的逻辑论点在我们心中引起共鸣。这并不是我一个人的感受,记得当时我们政治系的同学办了校刊,取名就是“野火”。由此可见《野火集》当时在大陆的影响力。

可以说,龙应台是最早开始以话语记录中国大陆社会变革的台湾知识分子之一,这种介入汇合进中国80年代启蒙运动的洪流,最终引发了1989年的民主运动。从这个意义讲,龙应台放的这把野火曾经烧遍了海峡两岸。现在在《野火集》问世20周年之际,回顾《野火集》的意义和影响,我认为,至少有两点是值得讨论的,

第一, 对自由的追求与维护是不分地界的。龙应台当年的文章打动我们,并非她具体批评台湾的社会现象,因为当时我们对那个了解很少,而是她那种批判的精神和批判的立场。华人世界是一个共生共荣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的健康发展影响到共同体内每一个分子的利益,但是今天,面对民族主义和意识形态构成的复杂环境,华人世界的公共领域有没有可能整合,话语力量的支配有没有可能发挥更大的效用。《野火集》曾经起过的作用有没有可能在这种整合的基础上重新出现,又在考验着今天的知识分子。简单讲,今天的知识分子还要不要像当年的龙应台那样,去积极地介入社会。

第二, 《野火集》集中批判的是社会现象,是人心,这一点至今仍然有启示的意义。就是说,当我们目睹政权转移之后,仍然存在着种种问题的时候,我们是否认识到,其实社会的内在改造,包括社会观念,伦理等等的改造才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一个社会如果连基本的伦理规范还有待建设,这种时候唱一些道德的高调是没有意义的。加上中国人连一些龙应台批评的小毛病,如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不但没有改变,还理直气壮的时候,你怎么可以指望他们能够理性地,心平气和地去谈论民主化,谈论两岸关系呢。

因此我一向以为,20年前烧起的那把野火,并没有烧尽民族精神深处的杂草,这把火还有必要再次点燃。

(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评论员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