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新书《绛红废墟》在台湾出版(唯色)

新年伊始,台湾大块文化出版公司发行了我的新书《绛红西藏》。这是我在大块文化出版的第八本书。这之前已出版:1、文革在西藏的历史影像及其评述:《杀劫》(2006年);2、口述文革在西藏:《西藏记忆》(2006年);3、中国被禁的《西藏笔记》修订版:《名为西藏的诗》(2006年);4、图文与诗歌合集:《看不见的西藏》(2008年);5、与王力雄的时评合集:《听说西藏》(2009年);6、有关藏人自焚评论集:《西藏火凤凰》(2015年);7、《杀劫》文革五十周年纪念新版(2016年)。

如大块文化对《绛红废墟》的介绍:

以批判威权著称于世的学者萨依德(Edward Said)说过:“你对帝国主义所知道的事情之一,就是土著没有地图,白人有地图。”意思是,原住民没有地图,而殖民者却有地图。法国藏学家石泰安(R. A. Stein)则在《西藏的文明》一书中写道:“藏族文明肯定会有自己的地图,但却不一定使用西方的纪实方法。古代的西藏地图更倾向于‘表意性’的说明和对重要特征的展现;藏族的地图经常比地形学地图能更加清晰地描述精神和文化的关系,并植入大量宗教和占卜的主题。”

本书作者唯色在这本书里,把整个图伯特(西藏)看作是一幅绛红色的地图。因为喇嘛的袈裟是绛红色的,一座座寺院也是绛红色的……她这样写道:“在一幅从前绘制着色的拉萨全貌图上,不算那些零零星星的白房红庙,在整座为河流和树木围绕的城廓之内,只有两大部分:高踞于山巅之上、有着‘火舌般的金色屋顶’和千扇红框窗户、数百级迂回阶梯的法王之宫—─布达拉宫,以及右边仿若坛城之状的大昭寺,大昭寺的周围是一群如蚂蚁般大小、来自远方的商贾。这幅具有西藏传统绘画风格的拉萨之图,全然是一个在写实的基础上加以抽象化的二度平面空间,美若仙境,其实仙境也不过如此……”

对于她深深热爱的故土家乡,唯色是这么看待西藏:“一个探险者的诞生往往始于地图上的旅行。而且,我还是一个……浪漫的……朝圣者,热中于凭借几枝彩色水笔的引导,以拉萨为中心,在各种比例化的地图上呈放射状游弋,把每一个地名、每一种图例、每一串数字都看作是打开或眺望西藏的钥匙或望远镜,并到处添加上蚂蚁般大小、象征那些神圣之处的符号。”

本书延续《看不见的西藏》的图像散文与诗歌风格,以故事为主,娓娓叙述这张巨幅的绛红色地图,如何从高处堕入废墟的真实命运。

就我个人而言,新书《绛红废墟》是我从时评专栏返回文学的一本结集,因此倾注了另一种更触及自我、更触动自我的感情。正如我热爱的诗人切斯瓦夫·米沃什(Czesław Miłosz)所说:“……诗歌是一份擦去原文后重写的羊皮纸文献,如果适当破译,将提供有关其时代的证词。”他还在有关“语言的力量”中这样写道:“‘一切没有被说出来的,注定要消失’:纵观二十世纪的人类历史,会惊讶地发现,每一个历史事件或人物都值得被写成史诗、悲剧或抒情诗。可他们都消逝了,只留下淡淡的痕迹。可以说,即使是最有魄力、最热血、最果决的人,与仅仅是描初升之月的几句精雕细琢的话相比,也只能勉强被称作影子罢了。”那么,我所写的这些篇章、文字,是不是也如影子一般或亦具有语言的力量呢?

《绛红废墟》目录


那大洋,多得像下雨
冲赛康与"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旧址"
山寨布达拉宫与文成公主神话
"八廓古城"这一场域
拉萨废墟:喜德林
拉萨废墟:尧西达孜


被德国修片师消失的鼻涕
噶尔本啦的供养
三个西藏当代民间故事
还俗的噶玛巴经师
写福尔摩斯去拉萨的嘉央诺布
记埃利亚特‧史伯岭


做过手术的舌头
我在拉萨被"喝茶"
艾未未的"翅膀"来自拉萨
拉萨路边的大人物厕所
一个讲述"现代藏人"的幸福故事如假包换
像末日,更似地狱打开,雾霾中,饿鬼纷呈……


暴雨将至……
影响我们的一本书
他说"西藏是我家"
从《农奴》到《第三极》
《西康史拾遗》中的赵尔丰
读《翻身乱世:流亡藏人口述录》
被尘封的往事

五 歌词及诗
拉萨愈来愈远……
无措
如果在路边……
凌迟
色拉乌孜
革命的火
吉曲河畔的"莲花"
执迷轮回
唯有这无用的诗,献给洛桑次巴……
献给死于非命的云丹
献给阿尼丹真曲宗的诗
藏历土鼠年的痕迹
轮回中的献辞

目前,《绛红废墟》已上架台湾及香港的书店和诸多网络书店。朋友从台湾诚品书店拍了封面和内页照片发给我。也有朋友托人买到,也拍了多张照片发给我。但我还没有收到作为作者应该收到的赠书,没能亲手翻开、亲眼阅读。据朋友说,正如大块文化一向风格,《绛红废墟》有着极好的品质。我也深信如此,并愿赠书运气好,能够在入境时避免审查、避免没收,顺利被我收到。

2017年1月21日

(文章只代表特约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