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记得早年,刚开始有了佛教信仰的我总是对藏传佛教不计其数、充满美感的仪轨更感兴趣,甚至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图伯特的宗教就是仪轨的宗教。在约翰•布洛菲尔德——这位皈依藏传佛教并且自称“宁玛巴喇嘛”的英国人,于1970年出版的《西藏佛教密宗》(原名为《法与力,西藏密宗奥义修持指南》)【1】一书中如此写道:
“在佛教密宗中,大量使用仪轨和象征物首先可能会使人们不知所措,但当人们理解了仪轨书的最高目的在某种程度上不仅仅是仪轨的盛大排场时,他们将会从中洞察到其意义,并且也可能会对这一切流露出善意的热情。”
更让我感到理直气壮,且有所启迪的一段话是这样的:
“金刚乘……它基本上是非常复杂地运用了礼仪、仪轨,因为由情感和美的享受所产生的能量是一种不应浪费掉的珍贵力量。仪轨具有神奇的心理价值,……很可能是从一开始起,某些人就在充满特色的金刚乘修持术中得到了对他们心灵上的巨大帮助,……由于其仪轨和三昧禅定修持方法的复杂化,金刚乘向各种各样的人提供了平息缓和其思想上如同猕猴般的激动情绪、发挥他们的胎藏力、进入越来越深的觉之次第和最后被智慧的灿烂光芒所沐浴。……学会了将丑转变为美,同时变得善于控制其贪欲之力……。”
我由此联想到灌顶的仪轨,整个过程有如美妙的艺术行为。在这里我姑且不细说灌顶的意义,当然这也是因为并无资格的我无法说得透彻,尽管我当时不足两年就接受过不同上师的十余次灌顶;都是十分殊胜的灌顶,尤以法王噶玛巴的长寿灌顶和智慧灌顶最为难得。啊,灌顶中的美真是难以形容。像灌顶中的法器:宝瓶,海螺,铜镜,水晶石,孔雀毛……;像灌顶中的程序:以清水漱口,表示洗净身心,以各种法器加持头顶或胸口、掌心,饮净水及服“甘露丸”等……;像灌顶中的开示:宛如诗句一般优美且蕴含深意的祈愿文……。
我记得我的上师,堪布仁波切,给我灌的第一个顶叫做“闻解脱续”。这个顶的意思是听到就能解脱,属于宁玛大圆满无上瑜伽部的灌顶。这种解脱指的是不堕恶趣,尽快成就。据说,昔日格萨尔王为其母念了三遍“闻解脱咒”,其母即出离地狱而升天道。又说,书写这个咒语带在身上都有无量的功德;风吹过咒子到下风头的人身上,那人也可不堕恶趣,并因此种下菩提之因。这个灌顶的仪轨是这样的,要灌一百位本尊,即将人体中的五十八位武本尊及四十二位文本尊全部都灌顶,使宇宙中的这一百位本尊与自己这一百位本尊会合,加持自己自性的本尊坛城,使自性成就。
在我接受过的灌顶中,最早的文殊灌顶是我自己要求的,其余的倒也不是我主动提出,都是我在不同场合遇上。虽说看似偶然,自然也含着一份注定在里头。于是我思忖,或许我的寿命比较长吧,因为我已经接受过好几次“次旺”,也就是长寿灌顶。至于说到文殊灌顶,是我太渴望得到无上智慧的加持了。不过在灌顶中,我又一次被其中的美深深迷住:仁波切左手持念珠,并将念珠交到弟子手中,用右手的无名指勾住弟子的右手无名指,而后由他领诵一句经文,弟子也随着念诵一句……,这多么像一份默默的约定啊。
注释:
【1】《西藏佛教密宗》,(英)约翰·布洛菲尔德(John Blofeld)著,耿升译,西藏人民出版社,1992年。本文所引述的两段话分别转自10页、22-23页。
(文章只代表特约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