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失去了重评赵紫阳的资格和能力 --- 《动向》2006年1月号编辑手记 (张伟国)

(特约评论文章只代表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

1月17日是赵紫阳去世一周年忌日。尽管,大陆官方去年11月举行了纪念胡耀邦九十冥诞的活动,但是虎头蛇尾、叶公好龙的本质也暴露无遗。全国各地出版社共报了67个胡耀邦的选题,竟然被中宣部和新闻出版署枪毙了65个,结果只有《胡耀邦传(第一卷)》等两本书得以出版。而与胡耀邦一起创造“胡赵时代”的赵紫阳,依然是禁忌,官方非但不还赵紫阳清白,连民间自发组织的悼念活动,也一再遭到镇压,去年有安徽的张林到北京参加吊念赵紫阳活动,回到合肥就被捕判刑;赵紫阳周年忌日前夕又抓了准备参与悼念活动的北京市民李金平。在此情形下,本期推出了《紫阳耀邦祭》特辑,既是表达了对胡赵的哀思,同时也表明了中共“已经不具备将来某一天重评赵紫阳的资格和能力。”(吴国光语)

本期的另一个重头戏,是与国际社会一同来关注中国大陆媒体和新闻控制的脉动。《新京报》事件和赵岩案、程翔案,以及胡锦涛和中宣部最近打压媒体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反映出中国新闻出版业又走到了一个关口,当局原本只是想甩掉财政包袱、继续维持新闻控制的政策,所有的空间已经被用尽了,而加入WTO以后势不可挡的市场诱惑,伴随着新闻从业人员职业意识的日益觉醒,集聚的能量为社会变革投下了新的变数,因为缺乏合法性而无法建立执政信心的胡锦涛,理所当然地会加剧对新闻自由的恐惧。本期挖掘《新京报》事件的内幕,相信读者可以通过来龙去脉的剖析,对大陆的新闻机制有更加真切的认识。

本期封面的头条是“南天王厄运 广东掀起倒张运动”,独家报道了广东一把手政治局委员张德江推卸汕尾血案的责任、触怒武警部队司令员的内幕……这一事件成为中国政坛新年伊始的第一炮。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沈国放因绯闻,是海外媒体关注的话题。诚如时事评论家戴雨山所指出的那样,在中共一党专政的独裁制度下,共产党独霸了一切权力,既不受人民的监督,同时也剥夺了人民的知情权。人事变动也都是黑箱作业,成了党国的最高机密。而人事变动恰恰又是中共内部权力分赃、派系斗争的最直观反映,所以必定引起人们特别的关注。基于这一考虑,“沈国放的罢官和绯闻 ”也上了本期封面。

此外,“胡锦涛钦定赵岩案 判程翔警告新特首”、“且看胡锦涛如何与太子党平分秋色” “汕尾血案中李鹏家族的影子”、“汪道涵涉入对台事务纯属偶然”、 著名党史专家司马璐的专稿“张学良是不是中共党员?”等都是值得向读者推荐的佳作。

当各位读者看到这期杂志的时候,正是迎接春节到来之际,《动向》编辑部的同仁在此谨向各位新知旧雨拜年!恭贺大家新春快乐!

(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评论员张伟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