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下滑 餐饮业倒闭潮与消费疲软背后的真相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与消费疲软的双重压力,令餐饮业深陷寒冬。根据餐饮产业媒体红餐网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有近三百万家餐饮门店关停,创下历史新高。而在上半年,行业内或将迎来更猛烈的关店潮。

过去一年,中国各地歇业的餐厅类型涵盖正餐、茶饮、咖啡、烘焙、火锅、甜品、自助餐和烤肉等多个品类,不乏知名品牌。北京的意大利餐厅Opera BOMBANA曾是名流云集的用餐地,但在经营11年后,于去年4月倒闭;上海的米其林三星主厨餐厅L’Atelier 18在开业仅半年后便停业;深圳的高端牛排馆燃扒房SteakHouse也难逃歇业的命运,有消费者反映储值金额甚至未能及时退还。

江苏泰州的王先生本周四(23日)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时说,当地也关闭了许多餐饮店,主要原因是民众的消费意愿大不如前:“我们江苏泰州这边也有很多餐饮店关了,其中老牌店关门的不少,还有的仅开张四、五年,现在也关了。”

消费者无力消费 经营者难以为继

业内人士王先生说,目前仍然能正常经营,甚至出现火爆场面的餐饮店有其特殊性:“过年前这段时间有些经营好的,是因为比如说在哪一个政府机关承包工程的,到年底了,要请单位领导吃饭,有的是单位搞团建,自己花钱吃饭的比较少。像我们自己家里人去餐厅吃饭,花个两三百元。我听他们说公款承包吃喝的两三千元属于回馈。”

红餐网不完全统计发现,连锁品牌也难以幸免,多数选择缩减门店规模甚至退出市场。例如,曾开设近五百家门店的连锁饮品品牌“厝内小眷村”到去年底仅剩不足五十家;火锅连锁品牌“哥老官”从鼎盛时期的一百余家减少至六十多家;日本快餐品牌摩斯汉堡则于去年6月宣布彻底退出中国市场。

消费疲软与内卷竞争

浙江学者陆先生认为,餐饮业的衰退与供需两端的变化息息相关。他说:“从需求端来看,疫情后的国内经济复苏乏力、中产阶级资产缩水,公务员被欠薪,基层民众失业使得消费更趋理性,注重性价比与刚需品类,而高端餐饮和网红餐厅则受到较大冲击。”

网络活跃人士老周告诉本台,餐饮界出现倒闭潮除了消费疲弱,居高不下的租金与原材料成本也是餐饮业者难以为继的原因。他说:“餐饮也倒闭反映老百姓口袋里没钱。没钱谁愿意去餐厅,按照目前的趋势看,这种情况会更加恶化。因为,这些企业看不到好的发展方向。”

现有数据显示,中国每千人拥有七家餐饮门店,这一比例全球第一,已远超市场需求。过剩的供给导致行业内卷加剧,许多餐厅被迫退出市场。

从广州到全国的市场寒意

据报,广州素有“茶饮一条街”之称的天河南一路,有六家茶饮店转租或招租,另有数家门店围挡装修。同样,热门商圈江南西的情况也不容乐观:短短两公里路段内,十多家餐饮店倒闭,其中不少为个体小店。某卤味快餐店主表示,其月租七千元的店铺每天营业额仅六百元,半年亏损近二十万元后被迫关门。

不仅广州,深圳、北京、成都、长沙等多地的餐饮市场均呈现出类似的寒意。在多地街头,不断增加的“关门转租”招牌成为常见景象。

江西景德镇的王力对本台说,餐饮店倒闭的现象已很普遍:“哪怕是很小的餐饮店,就是价格很低人很多的店。比如在河北正定一带,羊肉汤、驴肉火烧非常多,价格也不贵,人挺多,这种风味名吃店,很多都关门了。我们想找几家吃饭的店,现在都没几家,处于非常凋敝的状态。”

宜春袁州大桥两侧结婚用品店关门

王力说,不仅仅是餐饮业,就连当地出售结婚用品的一条街道,七成已经关闭:“不光是餐饮店,我前段时间经过江西宜春袁州大桥,以前大桥两边都是卖结婚用品、服装、被子,生意非常红火。我前一段时间经过的时候,基本上百分之七、八十都关门。”

去年曾到过中国各地旅游的王力说,相比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中小型城市的经济环境更差,他认为去年中国的GDP数据不像官方公布的同比增长百分之五。

责编:陈美华 许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