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周一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其中审议通过《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去年以来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3度触及稳外资议题,然而,中国2024年的外国直接投资(FDI)仍年减近3成。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国务院10日召开的常务会议,指出外资企业在吸纳就业、稳定出口、促进产业升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要拿出更多务实管用举措稳存量、扩增量。
会议宣称,要在中国政府采购等工作中做到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拓宽外资企业融资渠道,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做好外资项目服务保障,在入出境、停居留等方面为外企人员往来提供更多便利等。
这不是中国国务院首次召开“稳外资”相关会议,2024年春节后,中国国务院首场国务院常务会议,也强调要把“稳外资”作为当年经济工作的重要发力点,并部署扩大市场准入、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去年6月,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也唱过打造“投资中国”品牌等政策的老调。
中国政府这两年频频出手“稳外资”,外资却没有停下离开中国的脚步。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FDI)在2021年疫情期间,创下逾2成的年成长后就每况愈下。2023年FDI金额约1361亿美元,衰减幅度达28%。到了2024年FDI金额只剩千亿,年减幅度为26.5%。
李强无法改变习近平政策方针
“李强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都止于‘口号’,因为他并不能决定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整个大政方针的改变。中国必须缩减政府的收入,让利给民间。也就是80年代改革所谓的‘放权让利’。只有‘放水养鱼’,民间的经济活动才能恢复。现在没人考虑这个问题,习近平在位好像也没有决心解决,”时事评论人士郑旭光表示。
关税加上内卷 加速外资出走
“大家都清楚这是宣示性质,大于实质效果。”来自中国的南昌台商协会荣誉会长王恩国接受本台访问时表示,去年12月,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把2025年的经济定调外部遇到严峻挑战、内部需求不振等,就能看出2025年是中国艰困的一年。在美国出手加征关税之际,中国要靠内需拉动还是很吃力,只能寄望“稳外资”。一方面希望外资不要大量出走,一方面还期待能吸引外资来中国投资,但是,效果都不大。
“因为中国根本的问题没解决。在中国生产以出口为导向的外资企业,关税就是最大的考虑重点。现在看来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战,并没有松手的意思。”王恩国继续说道,“出口型的外资当然会考虑,另觅一个能降低关税或降低生产成本的地方;此外,以中国内需市场为主的外资企业,面临中国本土企业的削价竞争内卷严重,无利可图情况下,还是得出走。”
相关报道
不只外资 中国每日都有中企出走至韩国
不只是外资企业从中国出走,韩国商业媒体《BusinessKorea》10日引用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的数据,指出目前中国企业以每日一家公司的速度进入韩国,今年已有40家公司报告了外国直接投资(FDI)。
报道提及,一家位于大田的半导体与显示器制造公司,去年被一家中国企业收购。尽管该公司大部分员工仍为韩国籍,但目前股权已超过90%由中国资本掌控。这一案例凸显所谓的“洗产地”(identity laundering)现象,可能规避美国的制裁。
中企规避关税制裁 赴越南等邻国“洗产地”
王恩国指出,中国本土企业持续出走中,目前越南最大的外资是中国。所以实际上从中国出走更多的反而是中国本土企业。“中国政府反而不担心本土企业出走,因为这些企业就算外移,还是会从中国进口原物料。2024年的前三季,中国出口到越南的同比成长超过25%,几乎都是中国本土的企业为主。”王恩国预期,特朗普一定会对“洗产地”出手,下一波的关税加征对象恐怕是越南。
郑旭光分析,在美国加征关税政策下,中国是被瞄准的对象,加征10%的关税,很多企业就难以为继。特朗普前一任期对中国商品加征25%的关税,起到的作用就是“洗产地”, 中国的2024年贸易顺差还扩大超过1万(10484)亿元,比前一年约9922亿还要高。也就是中国企业将产地挪到别处,但是原材料、零配件还是在中国生产。
“企业外移到其他国家,可能规避10%的关税,毕竟特朗普的关税大棒还没打到那些地方去。但是,特朗普的政策说得很清楚,对所有的国家都要加征关税。像是越南就很醒目,越南和墨西哥出口都大幅增加,实际上就是中国的企业转过去。如果特朗普无差别征收关税,移转生产基地意义已不大。”
彭博日前报道,中国海关总署发布,2024年中国对越南出口成长近18%,达到创纪录的1620亿美元。 这远超过对日本出口额1520亿美元。越南对中国的进口也增加,主要是原材料和零部件,用于组装和再出口。
责编:许书婷、陈美华; 网编: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