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领导人习近平17日上午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因遭到打压而消失在公众视线外一段时间的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以及多位企业家出席。这是否意味“国进民退”政策转向,或是中国经济下行不得已而为之的“妥协”?
据新华社的报道,习近平表示,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已经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将一以贯之坚持和落实,不能变,也不会变。他以两个“毫不动摇”指出,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与会代表包括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宁德时代董事长兼CEO曾毓群、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等人。其中,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为唯一的90后代表,央视春晚“扭秧歌”的人形机器人,就是出自宇树之手。
马云现身引关注 北京为何重新拥抱民营企业?
最受瞩目的是,马云在2020年底因公开批评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引来中国政府重拳打压,旗下金融科技公司蚂蚁金服的IPO(首次公开募股)被喊停,相关企业遭重罚重组,马云逐渐淡出公众视野。除了阿里巴巴,腾讯旗下的“财付通”也因所谓的不合规行为,被罚约29.9亿元人民币,被视为北京对民企激烈打压的象征。那么,为何如今习近平又重新向民营企业示好?
相关报道
中国经济下行 需要民企拉抬巩固政权
曾担任华尔街投行顾问的东吴大学企管系兼任讲师林修民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习近平过去推行“国进民退”政策,马云因高调批评政府,威胁到中共政权正当性,因而遭到整肃。然而,这次马云重回公众视野,显示出“国进民退”政策方向有所改变。
“这反映出中国经济恶化,如果继续打压民营企业,可能进一步加剧经济困境,甚至威胁中共政权的稳定。因此,中共不得不放下身段,重新拉拢民营企业家,希望借助他们的力量挽救经济,避免政权陷入更大危机。”林修民分析道。
然而,他指出,中国的政治清洗尚未结束,加上国安相关法律对外资存在较大风险。从外资或民营企业的角度来看,投资中国的信心仍然不足。“当政治不稳定时,外资投资中国存有疑虑,不只是外资,就算是本国资本,也宁愿把钱放在更安全的地方。”他说。
马云不复当年气势 如今只能配合政府
中华经济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助研究员王国臣接受本台采访时分析指出,当前的民营企业并非真正翻身,而是被动迎合政府需求:“国有企业并未经营电商等新经济领域,因此习近平仍需依赖民营企业。阿里巴巴和腾讯都曾因反垄断整顿遭到打压,如今的马云已无法像2018年前那样公开挑战政府,现在只能配合政府。”
王国臣认为,中共的“国进民退”政策并未发生根本性突破,而是现实的选择。习近平对电商的态度相对务实,他只是将电商平台视为商品销售渠道,并未高度重视其发展。他更关心“新质生产力”,即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因此,习近平的政策重点并非让电商“做大做强”,而是推动国家在高科技领域的突破和提升竞争力。
王国臣进一步指出,这次会议并未邀请芯片厂商参与,因此中国的战略并非针对美中竞争中的芯片领域,而是试图在数字经济与电子商务的软实力上,与美国一较高下。例如,抖音的算法与数字经济应用,以及近期DeepSeek的技术突破,都是中国试图在技术层面突围的方式。
中国监管仍是“黑箱”
法国外贸银行(Natixis)高级经济学家吴卓殷(Gary Ng)对路透社表示:“马云的出席,让人对科技打压结束抱有希望。然而,监管环境仍然是个‘黑箱’。”
经济研究机构“龙洲经讯”负责中国研究的副主任贝多尔(Christopher Beddor)也认为,习近平显然希望向外界传达政府支持科技产业的信息,以此提振科技企业家的信心。然而,他仍然对科技产业的发展有所顾虑。
中国示好民企 监管仍未放松
云林科技大学财务金融系教授郑政秉在接受本台采访时分析,今年与去年受邀参加民营企业家座谈会的企业名单有所不同。去年受邀的企业虽然成功,但不具备创新能力。而如今,中国经济严重恶化,阿里巴巴、腾讯这些曾经最成功的企业又重新被重视。习近平重新找回这些具备创新能力的企业,希望能恢复2018年前的活力,重新激发科技与数字产业的创新动能,以挽救中国经济。
“习近平不仅要维护共产党统治的稳定性,同时希望中国能抗衡美国。然而,中国经济表现不佳,产业创新因DeepSeek的崛起受到鼓舞。若中国愿意放手让民间主导,仍然有机会释放出创新能力。”他说。
不过,郑政秉提醒,尽管习近平现在在创新领域有所妥协,并对马云、马化腾、王传福等企业家示好,但仍需持续观察中共是否真正放松对民营企业的控制,以及这些企业能获得多少自由度。
责编:陈美华 梒青;网编:伍檫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