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务部和发改委推出《稳外资行动方案》之际,恰逢实际利用外资额在一月份跌至同比4年来的最低水平。中国经济在面对贸易战和市场信心不足的背景下,上述方案能否奏效令人担忧。
中国的经济表现在新一年开局月未见好转,1月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为975.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3.4%,是自2021年以来同期表现最差。
中国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周四(2月20日)在北京出席记者会就此表示,最新实际利用外资表现已比去年全年的降幅收窄,依然呈下降之势,这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等因素有关。凌激说:“当前全球的跨境投资,也就是全球的FDI仍然是比较低迷的,尚未走出低谷。我们(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复杂。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这一情况对我们吸引外资产生的影响不可低估。”
中国疫情后政策导致外资撤走
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艾肯商学院教授谢田认为,上述中国官方的说法只是在找借口,试图掩盖中共敌视外资的政策才是真正导致外资撤走的主要原因。
谢田说:“外资撤离中国主要是由于中共的独裁政策。它可以用国家安全作为理由,肆意的打压和压制民企、私企,甚至也打击外企,动辄给你扣上一个国家安全的帽子,它(中共)就可以抓人和要你的情报。在你的公司里边还要建立它自己的共产党支部,还进入你的董事会,所以这一切都让社会环境根本就不适合外商继续存在下去。所以这个撤离的趋势现在基本上是不可阻挡,也不会逆转的。”
相关报道
学者:稳外资方案难对外资有吸引力
面对外资流走加剧,中国政府再推新方案。中国商务部和发改委出台的《2025稳外资行动方案》提出20项内容,包括有序扩大外资投资电信、医疗和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鼓励外资开展股权投资,取消外商在境内的贷款限制等,并会研究放宽外资在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等领域的投资限制,以加大引资稳资力度。
但台湾文化大学国家发展与中国大陆研究所兼任教授陈松兴认为,中国上述新方案的内容过于表面,像招商活动多于稳住外资,而在中美贸易走向不明朗的前提下,外资已对投资中国有保留。新方案没有针对外资关注的问题,难起稳外资的作用。
陈松兴说:“外资所需要的是一个稳定的竞争环境。在中国,目前经济的前景不明,第二个你不能够提供一个安全和有公平的贸易环境。在这种情况之下,外资为什么进去呢?更何况,风险里面还包括了外汇,如果资本移动被你(中国政府)继续的管制,外资资金汇出困难,进得去但不一定出得来。你不能表面的一个招商或者是友善外资的一个措施,就能够抵消掉你在制度上、思想上面对外资有相当大风险的那些规范。”
陈松兴认为,中国的新方案对外资缺乏吸引力,因为内容只按照中国自身需要制订。例如,开放医疗养老领域,只因为中国社会老龄化严重;让外资在中国并购和投资,是中国想要借外资协助解决丧尸企业太多的问题。这种制订政策的态度,已注定新方案难有成效。
政策朝令夕改 难让外资放心
经济学者司令也表示,中国市场饱和,内需不足和房地产市场萎缩。对外资来说,市场吸引力已大不如前,而且中国政府以往曾多次让外资失望,使外资难对这一新方案有信心。
司令说:“领导人的个人因素在政策决定当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政府主导型的需求是不稳定,而且中国政府就有政策朝令夕改,出尔反尔过,不确定性越来越大、危险性越来越高。所以说,外商对于中国政府的政策能否持续前后一致,本身也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说白就是,中国政府想要控制经济,想要宏观调控,但是问题是你越调控、越去出台政策,外商反而会越观望,不太可能在今年内加大对中国的投资。”
司令表示,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在即,中国难以在地缘政治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大环境下找到突破口,外资很难在此时回流中国市场。陈松兴也指出,恒大和万科等中国大型房企的楼市难题今年有可能再恶化,相信其他外资投资市场的表现也不会好。
责编:许书婷、陈美华、何平; 网编: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