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4月2日抛出“对等关税”政策之后,在全世界引发震荡,中国则采取对美加征关税回击。自由亚洲电台14日专访台湾长期关注中国经济的财经专家、中华经济研究院助研究员王国臣,解析特朗普的战略布局,及其所带来的影响。
Q:特朗普发动“对等关税”政策的驱动力为何?
A:对美国来讲,如何缩减贸易、财政赤字一直是历任美国总统的关注点,不是特朗普独有,里根等任内也做一样的事,如何缩减美国的双赤字。
中国在兩千年左右年加入WTO时承诺很多都没有做到,反而利用很多国家资本大肆地对全球倾销,造成很多国家产业的冲击。其他国家也非常感冒中国产能过剩的出口倾销,现在他们有一个正大光明的理由是:那是特朗普叫我做的,不是我主动要叫你做的。所以正好有个理由对中国产能过剩的出口,进行围堵或者是关税上面的制裁。
特朗普第一任风格就如此,对加征中国关税漫天喊价、就地还价。这是他谈判或交易的艺术,“先威势地施压再谈判”,其战略方向明确,战术则具弹性,虽外界觉得反反覆覆,但他要的会持续坚持。
Q:特朗普“对等关税”对全球金融经济局势的影响?
A:美国之所以强大是因为美元的霸权地位。特朗普想打消美国的贸易斥字,某种程度是把全球拥有的美元回收到美国,各国、全球的美元量会减少。如果美元地位削弱,美国对全球的责任也同步下降,谁会取而代之?绝对不会是中国大陆,想都别想,而是欧盟。
人民币要想国际化,要扩大内部消费,必须转为贸易赤字,可是这会让人民币贬值。中国内部面对财政债务、房地产和金融危机。这就是为何中国大陆不愿扩大进口,在此情况下,各国怎会靠向中国?
问题本质仍在消费, 除非中国让全球东西卖进去,才有可能跟欧美一较长短,如果不愿意,永远是嘴上说说说,自我吹眠称美中贸易战中国一定会胜。
各国为什么会跟中国眉来眼去,是为避险,不可能完全中断跟中国的关系,作为分散风险,至于压多少是另外一回事。
Q:特朗普“对等关税”政策令美国承受的后座力
A:特朗普深知民意支持的重要性,不想提前跛脚就要在不到二年后的期中选举大赢,很多国家在赌,如果不配合特朗普政策,拖到期中选举让共和党大败,就能从特朗普的关税风暴中解脱。但特朗普难道不知这点?这也是为何他急于跟各国谈判、逼迫各国配合他的政策,他必须赢得期中选举,在那之前需要让美国选民看到政绩。
关税上涨物价一定涨,但不会等比例上涨,会有天花板,厂商会分散出货,不会像外界预测一支苹果手机卖到翻倍。短期内,供应链搬迁没这么快,洗产地情况仍难避免,因为一些零组件仍来自中国,除非所有厂商完全移出。
价格调整会有阵痛期,特朗普应会配套补贴回给美国民众。最麻烦的是,当加征关税后,很多厂商经营不下去,就会爆发裁员、失业问题,目前还看不清负面冲击跟进行关税补贴和转换,两者之间是否可完全抵消,这会影响到后续的期中选举。
从自由贸易走向公平贸易、经济安全,是需要付成本的。如果要相对公平又安全的服务,当然要额外付出价钱,所以物价一定回不去的。
Q:中国政府何以坚持强硬回击?
A:北京当局的底气在那边?我们现在也常听到:“中国人可以吃草,可是美国人只能吃汉堡”,所以中国人民对经济,或对国家的暴力的忍受程度,是高于一般国家的。
这已经变成一个价值的战争,对美国、特朗普,你可以说他粗暴,可是他利用美国的权力施压各国,让美国民众更好,而中国是牺牲人民的福祉来对抗美国,让中国更加强大。
特朗普以国际紧急授权法先行施加关税,但美国仍是法治国家,不是特朗普说什么就可以做什么。除了国会追认,如果牵涉到法案,各地联邦政府、法院也可进行裁决是否要遵行?一个三权分立的国家,怎会变成民选独裁?即便作法较粗暴,不代表国会跟法院的角色消失。
Q:特朗普的“美国再次伟大”,中国反向宣传称会让“中国再次伟大”?
A:这是一个假新闻或中国的大外宣,如果中国这么乐意跟美国脱勾,反而使他更强大,他为什么不主动脱勾?而是被动地说 :“你报复我所以我反制你,然后会让我更加强大”。
中国为什么这么说?代表他没有招。比如以最近谈很多的美债,事实上从2018年中国就开始在卖美债,所以这一波美债殖利率上升,并不单纯只是中国大陆的抛售,更多是美国内部的摃杆行为。更清楚的是,美元利率并没有因为美国国债被抛售而走贬。中国有什么底气?在金融上面或经济上面并没有。
Q:台湾为何排到第一波谈判名單?如何评价台湾的因应策略?
A:台湾作为小国,“不报复”是最主要原则;第二,台湾在资通讯产业的重要性,让特朗普不得不重视;第三,关税战走向货币战、金融战,或说特朗普会慢慢走向海湖庄园协议,关键点就是解决美国庞大国债问题。
台湾现在是全球第四大外汇存底国,其中92%又是美债,如果台湾愿意响应特朗普拉长国债期限,从短期换为更长期,展延其债务压力,台湾具有资格和能力令特朗普优先考虑谈。
赖清德总统的因应作法已很好,在对国内交待部份有几个方向应该去做。台积电已宣布对美投资增加一千亿美元,为了双边互惠,是不是应该加速落实企业避免双重课税的认证协议、安全优质认证企业快速通关认证协议(AEO)、双边投资保障协议(BIT)等,让民众知道政府不是一味地让,而是两边谈互惠,不只台湾投资美国更便利,美商到台湾也更便利,以展现具体外交成果。
如果把政策聚焦在双边贸易协议效果可能不会这么好,特朗普不是这么喜欢双边贸易、自由贸易协议,也说对各国保持十%关税。台湾若花太多时间在谈“零关税”,不投特朗普所好,也会把谈判过程拉的更长,应针对他偏好的企业投资,加强AEO、BIA或避免双重课税协议,这是对双边较好的作法。
Q:台商该何去何从?
A:“这是最关键问题,我也没有答案”。特朗普要的是美国生产、美国制造、美国再工业化,可是美国工资成本就这么高、劳权又这么高涨,周末又有家族日、做礼拜这些文化。
台积电董座魏哲家讲的很清楚,台湾人较能吃苦、可接受三班制、高压式管理,这套研发流程无法在美国复制。
企业很难去美国从事劳力密集、低毛利、低利润的产业,特朗普又强迫各国企业去投资,这是外界看不懂的部份。拜登时期就有“友岸外包”作法,可在墨西哥、印度等地做。
特朗普深知他所坚持的美国制造,美国的劳动力也不愿配合,他当然知道问题在那,这是他谈判的艺术,最后可能会采取往“友岸外包”的方向调整。
他总不能一开始就退让,他当然先要一百,如果他底线是六十,你能给到八十,他不就赚到了。
责编:许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