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肺腺癌因空气污染所致病例占全球约七成

世界卫生组织的癌症机构在2月3日发布研究报告指出,2000年以来,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肺癌类型。其中,又以中国大部分的病例与空气污染有关,备受关注。

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表在《柳叶刀-呼吸病学》(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期刊上的数据,中国是因环境颗粒物污染导致肺腺癌病例最多的国家。 2022年,全球11万多个男性病例中(114,486例),接近7成(68.1%,即77,952例)来自中国;中国女性因空气污染导致肺腺癌的病例,也占全球女性病例(80,378例)的7成左右(70.4%),即56,586例。

2022年在非吸烟人群发现EGFR基因突变导致肺癌的英国生物医学研究机构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Francis Crick Institute)临床教授斯旺顿(Charles Swanton),就上述研究结果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目前“仍不清楚为何EGFR突变导致的肺癌在亚洲如此普遍。我们的一个理论是,空气污染是导致这些突变盛行的一个因素。”

斯旺顿说,“我们实验室的数据显示,暴露于空气污染的正常组织中,更容易发现EGFR的突变体克隆。这表明这些克隆优先在被颗粒物损坏的肺部中扩增,就像是空气污染创造出肥沃的土壤,让种子(即 EGFR 突变体)可以生长”。


相关报道

中国肺癌南北高峰论坛:2025年中国将成全球最大肺癌国

强国崛起肺癌攀升 十年成最大肺癌国

“雾霾大省”河北:肺癌死亡率四十年翻三倍


吸烟仍是肺癌最大风险

不过,斯旺顿提醒,导致肺癌的最大风险依旧是吸烟。他说,“吸烟使罹患肺癌的风险高约30倍”。空气污染的风险则小得多,可能不到吸烟的三倍(或至少比暴露于烟草的风险低10倍),“具体取决于居住在地球上的哪个地区。之所以当前问题如此严重,是因为接触空气污染的人比接触烟草吸烟的人多得多”。

世卫组织的研究显示,随着世界许多国家的吸烟率下降,从未吸烟的人群罹患肺癌的比例有所增加,成为罹癌死亡的第五大原因,且这些病例几乎全为肺腺癌,最常见于女性和亚洲人群。

此外,截至2019年,全球约99%的人口生活在空气质量未达标准的地区。例如,在中国,PM2.5的年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PM10的年均浓度为54微克/立方米,远高于PM2.5的建议值5微克/立方米,以及PM10的15微克/立方米标准。此外,使用固体燃料取暖和做饭也是从未吸烟的中国女性罹患肺癌的原因之一。 2017年,约3成以上的中国家庭仍使用固体燃料取暖和做饭。

China lung cancer
医院药房 图为北京一家医院的药房。世界卫生组织的癌症机构2月3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是因环境颗粒物污染导致肺腺癌病例最多的国家。 (美联社图片)

如何在非吸烟人群筛查肺癌

至于如何及早侦测以延长罹患肺癌的生存率,美国肺脏协会顾问、纽约州立大学医学系教授埃德曼(Norman Edelman)告诉本台,计算机断层(CT)扫描非常有效:“没有CT扫描前,只有15%的肺癌患者能存活5年。现在如果通过(CT)扫描及早发现,至少有 25%的患者能存活5年”。

2024年7月,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有关低剂量螺旋CT的肺癌筛查方案,将年龄50岁以上,并且吸烟年龄或与吸烟人群生活或工作20年以上等人口定为高风险人群,可每年至少1次进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

斯旺顿说,之所以这类筛查在全球各地十分普遍,却未推行至更广大的非吸烟人口,不仅是因为政策问题,也在于吸烟得到肺癌的机率还是远大于任何其他因子。从非吸烟人口的肺癌发病率低于每10万人不足10人来看,不可能每年筛查100,000名从未吸烟者,从而发现10或20名癌症患者,这将是资源的严重浪费。

斯旺顿说,他的实验室正在就如何对非吸烟人口筛查肺癌的方式进行研究,最快可能18-20个月内能出现具体进展。

中国吸烟人口相比1990年代已大幅减少,但据本台此前报道的记录显示,肺癌在中国自2007年以来,已成为中国第一大癌症,并在2012年取代肝癌,成为癌症死亡率的榜首。中国国家癌症中心2022年的报告显示,因为癌症死亡的257.42万人当中,肺癌73.33万人,肝癌31.65万人。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全球成人烟草调查(GATS)》等数据,中国成人的吸烟率则自2010年的28.1%下降到2022年的24.1%。 2019年中国15岁以上男性吸烟率为49.7%,比1990年下降18.2%;女性吸烟率则为3.5%,比1990年下降20.9%。

责编:梒青 网编: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