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赶在两会前公布去年的工作成绩,其中因贪污受贿而被起诉的人数同比增加近四成,而在各民生领域涉及职务犯罪被起诉的人数更同比上升1.6倍。那么,为何年年反贪,中国的涉贪人数却每年增加呢?
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周二(2月18日)通报了去年全国检察机关的工作成果。去年中国共有2.2万多人因涉及贪污、贿赂犯罪被检察机关起诉,同比上升36.8%。按不同领域,医疗、教育、就业等民生领域去年有3000多人涉职务犯罪被起诉,同比上升1.6倍。另外,有4万多人因扰乱市场秩序犯罪被起诉,同比上升21%。
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检察厅厅长张晓津在记者会介绍工作情况时表示,检察机关已针对官商勾连、“亲”“清”不分等严重破坏政治生态和市场秩序的行为加强打击。
张晓津说:“有的腐败官员肆意插手工程项目,扰乱正常市场秩序;有的借手中审批权敛财,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发展;还有的甘于被围猎,为少数不法商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破坏公平竞争环境。检察机关依法严惩‘亲’‘清’不分、以权谋私、搞利益输送的腐败官员。”

张晓津表示,检察机关会坚定不移惩治腐败,着力营造风清气正和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学者:贪腐严重与制度有关
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教授冯崇义认为,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说法是在回避重点,没有解释造成多年来越反越腐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问题。
冯崇义说:“讲这些话就是欺骗性的话语,腐败是它(中共)这种极权统治一个制度性的、结构性的问题。就是现在搞半市场经济,权力不受限制。寻租的机会多了,(官员)一定会利用这个权力用在市场上变现,寻租,使贪污的数额更大了。在这种制度底下,检察院、法院、中纪委这些执法机构是最烂、最腐败的,因为他们的寻租机会最大。”
相关报道
公布涉贪被捕数据旨在恫吓官员?
冯崇义表示,中国在过去10多年一直喊着要反腐,但每年被抓的贪官以及涉及贪污腐败而被起诉的人数越来越多,这是因为当局多年来并不是真正想杜绝贪腐的问题。
冯崇义说:“习近平的反腐从来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反腐,要真正反腐,你(政府)就要满足基本要求:把官员的财务公示出来,让老百姓去监督。但是,许志永他们这群人就是因为要求官员财务公开被抓起来重判。这个反腐是一个政治上的筹码,作为控制官僚,让官员们服从的一个工具。特别是这种选择性的反腐,你政治上不忠诚或者忠诚不绝对,就用反腐这条来治理,就是滥用公权力和以权谋私。”

王剑:中国的反贪是围着粪堆打苍蝇
时事评论人士王剑也认为,是中国的制度决定了不能降低官商勾结和官员腐败等问题,而反贪只是管控官员的手段。当局公布相关涉贪被整顿的人数,主要是恫吓官员必须要忠诚。
王剑说:“他把这些数字讲出来的目的不是讨好老百姓,是吓唬其他的官吏,不听话我就抓,就是这个意思。中国的反贪就是围着粪堆在打苍蝇。你(中国)越国进民退,权力就越集中,就越贪腐,越贪腐就越是在反贪,就抓越多。不解决机制问题,一定会不断有贪官,这就是个恶性循环。”
反贪政绩被用作安抚民众不满的工具
本台特约评论员胡平表示,中国官媒特别选择检察院在多个民生领域的起诉倍增为宣传重点,是想强调政府是为人民服务,以此化解在经济不景气时,民间对政府不断增加的不满。
胡平说:“因为现在中国经济下行,一般民众在生活上感到更加困难,对于政府的不满就更加强烈。那么,它公布这么些数据,表示政府还是在考虑老百姓的民生问题,消除一些民间的这种怨气。但是我想,民间不可能对官方公布这两个数据就感到满意。因为他们的不满是来自于他们的实际生活,没有感受到在改善。官方你说做了很多事,不可能起到什么安慰作用。”
胡平表示,当局最新的数字并没有提及在房地产领域去年有多少人被起诉,显示官方做工作宣传时也会避重就轻,把民众的目光从官方不想提及的领域转移开。
责编:陈美华、许书婷、何平; 网编: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