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核结果:错误
一分钟完读:
近日X上有多个账号同时贴出一张照片,称是加拿大渥太华舰行经南海时,遭中国海军长沙舰与运城舰“夹道欢迎”。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以三艘船舰的外型与尺寸进行比对,发现图片中3艘船舰的比例并不符合真实情形,且两种AI检测工具分别侦测显示,此张照片极有可能是AI生成。
深度分析
社群平台X上近日有多个账号转贴一张照片(1,2,3,4),为两艘大船舰包夹一艘小船舰,贴文指出,这是加拿大渥太华舰(HMCS Ottawa, FFH 341)行经南海时“获得礼遇”,遭中国的长沙舰(PLA Navy Changsha, 173)以及运城舰(PLA Navy Yuncheng, 571)“夹道欢迎”,且该舰的船长在返航途中遭解职。
贴文并称南海有“星球最强海军”,就算美舰通过也会获得相同待遇,暗指中国在南海的军事实力强大。贴文有留言称中国军舰把加拿大“小土豆”吓破胆了,但亦有人质疑真实性。

根据渥太华号的官方资料,船体全长134米,宽度16米,根据台湾海军学术双月刊,长沙舰全长则为156米,舰宽为17.5米。根据美国海军学会资料,同属054A型护卫舰的运城舰长度则为134米,宽度16米。因此3艘船舰相较之下,渥太华号与运城舰长度几乎一样,而长沙舰比两舰略长15%左右。而网传图片中的两艘“中国舰艇”比“渥太华号”大出几倍,呈现比例明显不相符。
以外观判断,网图中包夹小舰艇的两艘大船舰的编号不是长沙舰的173,亦不是运城舰的571,船只外观配置也与实际不符合,图中“渥太华舰”的外观也与官方资料不符。



AFCL将画面文字去除后,再以AI检测工具“hive moderation”检测,结果显示有72.5%的几率是AI生成或是深伪技术,另以“sightengine”检验,则是98%几率为AI生成。

不过,渥太华舰在南海被中国军舰尾随,以及该船指挥官遭解职一事属实,但官方公布的具体情节与网络流传的版本有出入。
根据加拿大电视网CTV随舰记者阿德里安‧戈布里亚尔(Adrian Ghobrial)于1月9日以及10日的报导,当中提到“中国海军的一艘大型驱逐舰——“长沙号”(Changsha) 以及一艘护卫舰——“运城号”(Yuncheng) 的轮廓可见,它们在地平线上若隐若现,镜像般地模仿渥太华号的行动”。由此可知确实有中国两艘舰艇在南海靠近加国舰艇渥太华号,但报道没有提到渥太华舰如网传图片中被近距离紧紧“包夹”的情形。
另外,渥太华号舰长遭解职一事属实,2月7日加拿大海军发表声明,当中提到“加拿大皇家海军司令安格斯·托普希海军中将(Vice-Admiral Angus Topshee)已解除阿德里亚诺·洛泽(Adriano Lozer)指挥官的职务,他原为渥太华号的指挥官,该舰目前正在执行地平线行动(Operation HORIZON)。此决定是基于对其领导能力失去信心。”但并未提到是否与其在南海的行动有所关联。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Asia Fact Check Lab)针对当今复杂媒体环境以及新兴传播生态而成立。我们本于新闻专业主义,提供专业查核报告及与信息环境相关的传播观察、深度报道,帮助读者对公共议题获得多元而全面的认识。读者若对任何媒体及社交软件传播的信息有疑问,欢迎以电邮afcl@rfa.org寄给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由我们为您查证核实。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更详细的介绍请参考本文。我们另有X、脸书、IG频道,欢迎读者追踪、分享、转发。X这边请进:中文@asiafactcheckcn;英文:@AFCL_eng、FB在这里、IG也别忘了。